子芩丸,中药方剂名,出自《张氏医通)卷十五。具有清热凉血,肝敛阴的功效,主治风热入犯肝经,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黄芩图片
【方剂组成】
条黄芩(酒炒)。
【用法用量】
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乌梅汤送下。
【功效主治】
中医认为子芩丸具有清热凉血,肝敛阴的功效,主治风热入犯肝经,崩漏下血,色稠紫者。
【方剂方解】
子芩丸中黄芩苦寒,善于清热泻火,燥湿、止血,安胎,为治血热崩漏之常用药物。得酒炒则性上行而载血向上,与乌梅同用则入肝经,清泻肝经血分之风热。
乌梅味酸性平,入肝经,收敛阴津,养血肝,止血固崩,两药相合,一散一收,肝经之风热得清,肝中之阴血得敛,血海宁静,崩漏自止。
【方剂药材介绍】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各家论述】
子芩丸——《古今医鉴》卷十一
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加香附(醋制)18克尤妙)
功效: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用法: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酒送下,日进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