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200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月考试卷2

浏览 7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翳 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 翳:遮挡阳光的枯树。 ,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 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交游
B、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C、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D、智者乐水 乐:喜欢,喜好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却立而视之 ②晨往而夕忘归焉
B、①愈请名之 ②俟德之丘
C、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虚以钟其美
D、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今其意乃若不足
13、对文中用较多文字叙述山谷、瀑布、池塘、水源命名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主人高尚、谦逊、施德的思想追求。
B、体现主人对隐逸山水之间的田园生活的追求。
C、反映出儒家的人格理想的山水审美意识。
D、借以赞美主人积极入世、施德于民的为政思想。
14、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此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第Ⅱ卷(共108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⑴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

⑵两首诗的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17、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悟以往之不谏,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 ,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 ______ 。 (李白《将进酒》)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惜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 ,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6)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 ?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