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网友反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上自主招生

浏览 7

凭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学生便有机会免试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受降30分进入北大的资格。这条消息刚在媒体上露面,便引得网上一片沸腾。

  新浪网对此发起的网上投票两天就吸引了13000多名网友参加,结果显示,反对这一改革方案,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的网友占到69.9%;支持这一方案,认为“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高素质学生”的占23.0%;另有7.1%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一项新的招生录取方案尚未正式实施,就引来如此强烈的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这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高考。

  有理由相信,北大推出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此次北大对自主招生渠道的改革,所针对的正是多年来高考录取模式的种种弊端。在正式公布这一方案之前,北大先期已在上海试点。新华网的一名网友表示,想法是好的,但要视乎北大的审核制度,以及中学校长的素质与良心了。“但愿这个办法能够健康运行,搞好了有利于人才选拔。”

  不过,就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把人才选拔自主权交到部分省市中学的校长手中,能让人放心吗?新浪网一名网友就认为,以前保送生也要中学盖章,没有校长同意能盖吗?但保送制度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信校长不如信考分!

  一项制度好不好,人们评判的标准就是实践检验。尽管高考有过很多“看上去很美”的加分、保送制度,但若干年后,加分政策被指成为权贵盛宴,自主招生也时有丑闻爆出。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大学教授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保障他们不为权钱而动?

  “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我们校长儿子就是这么走的。”腾讯网网友“泡沫”对此这样抱怨。人民网的网友“上海老绍兴”也担忧,这样的改革,会改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革”出利益输送渠道!

  环顾社会各界的言论,高考已被视为关乎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关系到普通百姓的大事。针对高考及录取的任何新改革都须慎之又慎。此次北大的改革方案,不是全国所有的中学校长都有推荐资格。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将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那么,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会不会永远被排除在这一选拔渠道之外?”搜狐网的一名网友表示了如此担心。

  “但愿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惠及的是‘有才学生’而不是‘有权校长’!”人民网的一名网友这样说。

  对于弄虚作假等违规操作,北大表示一经发现,会立即取消该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格。这一惩罚在利益诱惑或权势压力下,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凤凰网一名网友分析,实行高中校长推荐制的一大前提,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干涉学校具体办学。因为目前中学校长由行政管理部门任命、考核、晋升,校长主要对上负责,使得少数校长也许不在乎自己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校长推荐学生时受权力、人情因素影响,即便高校不满、举报不断,倘若上级行政部门不追究,他照样能稳住校长之位。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可行的最重要原因,恰恰就在于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