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正经·】
惠子对庄子说:“人本来就是没有感情吗?”
庄子回答:“是的。”
惠子说:“人假如没有感情,怎么能称做人呢?”
庄子回答:“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叫做人?”
惠子说:“既然被称为人,又怎么能没有情呢?”
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隋’。
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常常顺应自然而不必人为地去增益。”
惠子说:“不用人为去增益,那么怎么能保有自己的身体呢?”
庄子说:“道给人以容貌,天给人以形体,不以好恶损害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出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休息。
自然给了你形体,你却自鸣得意于‘坚’、‘白’的诡辩”每个人只有一次在这个星空之中生存的权利,为什么不去珍惜呢?重视自己的生命吧,因为上天只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次存在的机会。
【·道家正经·】
老子说:“身处江湖之中,心里却惦念着朝廷的政治事务,即是重视生存。
重视生存就是轻视钱财,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克服心在朝廷的意念就顺其自然,神明不会因此而伤害你什么。
而不能战胜心在朝廷的意念又勉强自己,这就是两重的伤害。
这样的人是不能高寿的。
所以说,知道使内心与外物的关系和谐的人即能够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能够把握事物运行规律的就叫做明智,放纵自己追逐富裕人生的叫做妖祥,用欲念主使精气而有所作为叫做逞强。
这就是玄妙齐一的道的至高境界,用外在的光,返照内在的、本有的明。”
【·道家正经·】
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们感到惊恐不安,我们要重视身体,就像重视大祸患一样。
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是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为什么说身体是自己最大的忧患呢?我们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我们还念念不忘记自己的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还有什么祸患呢?
因此,如果能以珍视自己身体的态度去对待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重担托付给他;能够像爱惜自己的身体那样去爱惜天下,才可以把天下的重任交给他。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视养生的国度,从上古时期的黄帝时代,到辉煌灿烂的唐宋元明,再到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出现了无数关于养生的书籍,也出现了无数养生得道的高人,养生,不但是从身体方面养生,精神方面也不可忽视,中国古代的养生经典之中对此阐释的可谓是十分明晰,重视自己的生命,善于养生的人,也是一个可以将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他治理的人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之中的观点。
因为治理国家和调治自己的身体,在某一方面来说,其实是相通的。
如何安身立命?这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其实,安身立命也不外乎“内圣外王”四个字,即是修持内心,积极入世,扼住命运的咽喉。
【·道家正经·】
古时候的“真人”,神情巍然而不矜持,好像无法满足却又无所承受;态度安闲自然、特立超群而不执著顽固,襟怀开阔而不浮华;舒畅自适好像格外高兴,一举一动都好像是出自不得已;内心充实并且面色可亲,德行宽厚令人归依;气度博大如同宽广的世界;高远超迈而不拘礼法;沉默不语好像喜欢自己封闭,不用心机好像忘记了要说的话。
把刑律当做主体,把礼仪当做羽翼,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机会,用道德来遵循规律。
把刑律当做主体的人,那么即使是杀了人也是宽厚仁慈的;把礼仪当做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等待时机的人,是因为对各种事情都是出于不得已;用道德来遵循规律,就像是说大凡有脚的人就能够登上山丘一样,人人都可以做到。
而人们却真以为是勤于行走的人。
“天人是合一的”,不管人喜欢与否,都是浑然一体的。
不管人怎么认为,它们都是合一的。
认为天和人是合一的就和自然同类,认为天和人是不合一的就和人同类。
把天和人看做不是相互对立的,这种人就是“直人”.
。
道家正经·知道哪些是自然的所为,哪些是人的所为,这样就达到了认知事物的极点.知道自然所为,是明白事物出于自然;知道人的所为,是用自己的智力所知道的,去保养自己智力不能够知道的,使自己享尽天然的年寿而不中途夭折,这恐怕是智力对事物认识的最高境界。
既然如此,但还有忧患。
知识一定要有依凭的对象才能判断出它是否正确,然而所依凭的对象却是不稳定的。
怎么知道我所说的本于自然的不是出于人为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人为的又不是出于自然呢?
道家的学说可以说是完美地继承和总结了上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它是倡导入世的,但是其入世的方法和儒家大有不同,它不强调强为的“有为”,而是强调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以内心的虚无对待无穷变化的世间一切。
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内圣外王”,它只不过是通过一种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罢了,而没有像儒家那么的张扬。
知命,即了解、知悉自己的命运,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所遵循的规律。
知命之后,自然就是颐养天年了。
【·道家正经·】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
庞大的树干疙疙瘩瘩的,不合乎绳墨;它的小枝如此卷曲,不能合乎规矩。
它生长在大路的旁边,路过的匠人都不理睬它。
现在你所说的大而无用,是大家都不相信的。”
庄子说:“你看见野猫和黄鼠狼吗?匍匐着身子,等待着出游的小动物,来回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捕兽的机关,在网罟中死掉。
再看牦牛,庞大的身子像遮盖天空的云气,有大的本领,但是却不能捕鼠。
现在你有这么大的一棵树,却发愁它没有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乡土,广大无边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在它旁边徘徊,逍遥自在地在它下边躺着。
大树不遭受斧头砍伐,也没有东西会来侵害它。
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又有什么祸患呢!”
【·道家正经·】
有一个名叫支离疏的人,下巴隐藏在肚脐下,双肩高过头顶,颈后的发髻朝天,五节脊椎骨高出头顶之上,两条大腿和胸旁的肋骨并生在一起二他为人缝衣浆洗,足够度日;又为人簸米筛糠,足够养活十口人。
国君征兵时,他捋袖扬臂在征兵人面前摇摆而过;国君有大的差役,他因身残而免除劳役;国君向残疾人赈济米粟时,他还领得三钟米和十捆柴禾。
像支离疏那样形体残缺不全的人,还能够养身,享尽天赋的寿命,又何况像形体残缺不全那样的德行呢?
【·道家正经·】
见到太阳就会死去的“朝菌”,不会知道一天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会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即是“小年”。
楚国的南面有一棵冥灵树,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
上古的时代,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即是“大年”。
然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因长寿而在人间流传;一般人如果和他比寿命,岂不是太可怜了Ⅱ马}知命,其实也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知”,这也是每个人的权利。
但是,我们通常不会那么快就知命,往往是经过了世间的一番磨练之后,方才了悟人生,通晓过去未来,方才达到“知命”的阶段在“知命”阶段以前的这些时光里,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生活在这个荒凉的宇宙之中,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要去向何方。
而只有“知命”了,人们方才知道要好好的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而不是去做那些无谓的事情。
我们这里说的天命也就是自然意志、自然规律,而“天命”是可以被人们所掌控的。
对于我们人类,晓畅天命,会更加有利于我们适性自如。
【·道家正经·】
自然规律的运行是没有停顿的,万物因此得以生成;帝王统驭的规律也是没有停顿的,天下百姓因此归顺;思想道德修养达到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不会中断和停顿,四海之内人人因此服从。
明白自然规律,懂得圣人道理,六合四时畅达于帝王之德,任各物自动,万物没有不是静悄悄地自生自长。
圣人内心宁静,并非静之不动而是静中有动,所以才宁静。
万物不能扰乱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
水静时便可以清晰地照见须眉,水的平面合于水准仪测定的标准,大工匠便会效法。
水静则清澈,何况是精神呢!圣人内心宁静,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鉴,万物的明镜。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因此,帝王圣人都停留在这境界上。
心神休静便空明,空明则充实,充实即是完备。
心境空明便宁静,宁静而后动,动而后无不有所得。
宁静便能无为,无为便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
无为便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不被忧患所困扰,年寿也就长久。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乃是万物的根本。
明白这个道理而做帝王,便像尧一样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做臣子,便像舜一样为人臣。
以这个道理处于上位,便是帝王天子的常德;凭着这个道理处于下位,便算是懂得玄圣、素王的看法和主张;凭着这个道理隐居闲游江海,山林的隐士便会服从;凭着这个道理进身仕途而安抚天下百姓,就会功大名显而天下大同。
宁静就可成为玄圣,行动就可成为帝王,无为就被万物所尊崇,朴素就可以称美于天下。
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这就叫做把握住根本,而成为与自然冥合的人。
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俗,便是与人冥合的人。
与人冥合的,称为人乐;与自然冥合的,称为天乐。
【·道家正经.】
天是运行的吗?地是静止的吗?日月是争相交换自己运行的轨道吗?是谁在主宰?是谁在维持着?是谁闲来无事推动着它们如此运行呢?莫非说它是因为有机关和绳索的推动与牵引而不得不这样吗?莫非是它运转起来自己就不能够停止了吗?是云造的雨吗,还是雨造了云层,是谁掣起和布施它们的呢?是谁闲来无事、兴致勃勃地助成这云兴雨施呢?风在北方刮起,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在天空中不断地回旋打转。
是谁吹吸着它呢?是谁闲来无事地搅动它呢?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巫师说:“我告诉你。
天有六极和五节,帝王顺从它,天下就太平;不顺从它,便生祸殃;九州的事物,政治稳定,德性完备,上天昭临天下,天下就全都拥戴它。
这称之为上皇之治。”
【·道家正经·】
世界上有两个足以为戒的大法:一是“天命”,一是“道义”。
当儿女的爱父母,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
当臣子的侍奉国君,这是人为的道义,任何国家都不可没有国君,这是无法逃避的。
这就是足以为戒的大法。
所以子女赡养父母,无论什么境况都要使他们安适,这是行孝的极点;臣子侍奉国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
注重内心修养的人,不受悲欢哀乐的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而能安心去做,这就是道达到极点了。
当别人的臣子,当然有不得已的事情,但是遇到事情时能如实去做,并忘掉自己,这样哪里还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我把所听到的再告诉你:大凡国与国来往,邻近的国家一定要以信用往来,远处的国家一定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
用语言来建立邦交就要靠使臣去传达。
传达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词,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
对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词必定过度地添加许多好话,对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词必定过度地添加许多坏话。
凡是过度添加的话都不是真实的,不真实双方就都不会相信,不相信则传话的使臣就要遭殃了。
所以古语说:“要传达真实的言词,不要传达过甚的言词,这样就可以保全自己。”
那些以技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时明来明去,到最后往往会使用阴谋,太过分时诡计百出了;以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到后来一片混乱,相互欺诈。
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很单纯,到后来就变得艰难了。
【·道家正经·】
我忌讳道行不通,已经很久了,但不能避免,这是命运如此。
我力求通达,已经很久了,但不能获得,这是时机如此。
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困顿的人,并不是人们得到了智慧。
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通达的人,并不是人们都失去了智慧。
这是时机形势恰好这样。
在水中行进不躲避蛟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
在陆地行进不躲避猛兽的人,是猎人的勇敢。
刀剑横在面前,视死如归的人,是壮士的勇敢。
知道困顿是因为命运,知道通达是因为时机,面临大灾难而毫不畏惧的人,是圣人的勇敢。
仲由。
你安静吧!我的命运是人事所不能控制的。
广远莫测的高天,是人类永远仰望的对象,它茫茫默默,无声无响,有时又电闪雷鸣,风骤雨急。
那遥远的青冥背后,仿佛站着一个人,在指挥着人世间一切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
其实,这个世界是没有人格化的造物主的,也不存在什么超自然力的神仙,一切都是“天命”在暗中掌控着一切。
这“天命”就是亘古以来就已经存在的自然规则,而“天命”也必将永恒存在,不会消失。
自知之明,是一个人必须要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
具备了自知之明,我们便会更加客观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道家正经·】
能委曲才能保全,能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积满,能破旧才能立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所以,“圣人”以“道”为观察天地万物的准则。
不自我吹嘘,你的见识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你的思想才能显著;不自我夸耀,你的功劳才会被肯定;不自我矜持,你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全身”并不是空话,其实在危难中能保全自己的人,定能将这个道理用于实践。
【·道家正经·】
踮起脚会站不稳;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偏执己见的人,总是看不明白事情;自以为是的人,总是看不明白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在事业上不会有什么成就;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长进。
从“道”的观点来衡量,这些可以说都是剩饭赘肉,人人都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道家正经·】
能够认识别人的人,那只算有智慧;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才算是高明。
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才能算做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内心必然富有。
努力不懈的人,肯定有坚强的意志。
做任何事情,不失去根基,不迷失本性,才能持久。
身死而精神长存,才算是生命的真正不息。
【·道家正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把自己弄得体乏神伤,如果这样还要不停地追求知识,就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了!
做了好事不贪图名声,做了坏事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
把顺着自然的道路当做常法,就可以保护自己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可以享尽寿命。
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方才能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方才能够真正地看清我们面前的这个世界。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之中,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从容优雅地走过那荆棘丛生的灌木丛,走向那鲜花布满草地的地方。
有自知之明,也就是对自己诚实,惟其如此,方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缺点的,而修身就是弥补我们身上的缺点,使自己尽量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