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了婚的男女往往有三个过程是必经的:】
浪漫如花香弥散期——这属于充满“吸引力”阶段。
新伴侣的外表形象让你深深着迷,脑子里都是他的影子,无法自拔。
这是一种感官上的兴奋刺激,而不是出自内心的承诺。
这个阶段通常很快就会结束。
依恋如燕语呢喃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双方已成为对方的另一半,不论什么事都有另一半的参与。
你会不断想起对方,并且有一阵子会觉得自己像孩童般的完全依赖着他。
熟悉到若有若无期——关系由亲密无间到习以为常到无可奈何。
分离,依附,还是联结?到了最后,你还是必须作出选择。
是要结束这段关系呢?还是要维持这段感情?是努力改变现状?还是要劳燕分飞?是忍耐、是挣扎,还是解脱?
几乎每对伴侣都要度过这三个阶段。
如果双方都只想获得、却不愿付出,那么这段婚姻很快就会被掏空,甚至荡然无存。
只有两人都愿意全力以赴、相互提携,才可能会有健全的婚姻关系。
一个会爱的女人,从她准备做新娘的那天起,就用毕生的努力来维系、更新她的爱情。
因为,她深知一纸婚约并不能替他永远守住一颗心。
她懂得激情总会冷却,唯有平平淡淡的相依相守才是婚姻的真谛。
爱情并不是你对这个人的感觉,而是你对待他的方式。
爱情并不是你觉得感情多么强烈或多么激情,而是你每天和他一起做了些什么事、或为他做了什么事。
一旦你学会如何实践爱情,爱情便会与你长相左右。
会爱的女人明白:两个在不同环境下长大,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个性的人走到一起,必然会有一个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放弃就是选择新生,选择希望。
她不会企图去改造她的丈夫,她知道那将得不偿失,男人们的固执有时候需要女人用一生的智慧才能真正领略。
而固执的男人一旦产生逆反心理,他离你而逃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一个会爱的女人特别重视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她总是把自己最漂亮最精彩的一面展现给爱人。
会爱的女人深知丢失了自己也就丢失了一切,她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时代一同前进。
她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这令她永远充满活力与魅力,令她的丈夫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对她重新认识。
他们的爱情也不断得到升华。
她知道这叫做:爱情与婚姻同步。
会爱的女人心里有数。
她明白:女人受到挫折还有男人的臂弯可以依靠,而男人却必须赤裸着胸膛承受着一切重负。
因而,她把家精心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小巢,带给自己丈夫妻子的娇柔和母亲的宽容,使丈夫困顿时能得以安歇调养,情绪激烈时能得以舒缓释放,遇到矛盾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温柔地化解。
会爱的女人深知:与第一次婚姻相比,第二次婚姻的家庭关系会更复杂,家庭成员的沟通会更困难,夫妻间的相互接纳和适应会更需要耐心。
所以她不会因为一时的软弱无助而匆忙投进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她学会了放弃,也学会了等待、宽容,更懂得理解、尊重;她不片面强调自己的心理感受,不提让丈夫为难的非分要求,考虑问题处理关系首先检讨自己是否存有偏心或私心。
当一个女人已经成熟到可以深悟这一点的时候,她的爱情便会如金色之美般灿烂。
【“催命”人情】
病的本身固苦不堪言,就是病的附件,也同样的苦不堪言,那就是,如果你幸而在生病时有朋友前来探望,你有一一答复他们询问的义务,这种义务有时能把人气得大口吐血。
【一柏杨《有答复的义务》】
中国是个唯“礼”至上的国家。
人家向你作揖,你需要屈身答谢,人家恭祝你长命百岁,你定也喜气洋洋地愿他恭喜发财,绝没有问候而不理睬的道理,否则,你就一定是个极没有品德修养的人,自然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
虽然讲究礼数这一行为礼仪无论何时都一概通用,但有的时候,施与者是毫发无损,而受予者却大痛其痛。
所以这个“礼”字天平就有了不平等的迹象。
柏杨先生笔下让人笑着流泪流汗的“探病学”一系列文章就为病床上痛苦呻吟之人礼数不周作了辩解。
推此及彼,“人情”这个东西,送可是要送到位的。
柏杨先生在他的大作中诙谐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茶余饭饱之后,读来或受点教育,或以资娱乐:若干年前,我在某局当差,有一次跟一位同事去探望垂死的顶头上司,进得门来,鞠躬如仪之后,同事开腔啦,他日:“请问局长,您的背痛乎?”局长在床上答日:“也可以说是腰痛,腰部最不舒服。”
同事日:“会不会是脊椎骨有毛病?”局长答日:“已照过X光,看不出什么异样。”
同事日:“我有一个叔叔,也是背痛腰痛,请遍了名医,都检查不出来病因。
后来他的一位亲戚介绍了一个医生,只给他服了一服药就好啦。
不过不知道开始发生时跟您老一样不一样,局长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局长这时已很疲惫,但仍强打精神日:“去年我在墨尔本开会时,大概房子里冷气太重,本来就有点想吐,轮到我发言,一不小心,腰部碰到桌角,当时并不觉得怎么样,过后碰到那个地方疼痛不止,而且逐渐扩大到全身。”
我以肘暗暗捣该同事,榻前的人也以眼色制止,他却不理,继续日:“啊呀,局长,我叔叔也是由于一碰而起的,他碰的不是桌角,而是马车辕杆,要知道我叔叔是赶马车的,力大如牛,那一次不知道怎么搞的,套车时没有会好,让辕杆撞了一下,最初啥现象都没有,过了一两天,渐渐显出一块黑斑,对不对?”局长衰弱地点头日:“对,对。”
我再伸手拉该同事,他仍挣扎日:“那么,您老吃了些啥药呀,我好回去请教那医生。”
此时局长已上气不接下气,但仍答日:“在澳洲曾注射了两针,名字记不得矣,回国之后……”家人在旁插嘴日:“二位请到外面坐坐,局长要休息啦。”
我已站了起来,该同事却动也不动,笃定泰山,推开我的手,继续问日:“您老人家病发时是否晚上要比白天厉害,不但背痛腰痛,心窝也会觉得有一种酸酸的难过?”局长奄奄一息曰:“啊,啊。”
大家几乎是拳打脚踢,才把该同事弄出医院,我埋怨日:“老哥,你这算哪门子主意,说个没完,不知道病人该休息乎?”他日:“你懂个啥?
老家伙平常架子奇大,向他磕头他都爱答不理,趁他有病,不伤他点元气,更待何时?”(柏杨《有答复的义务》)原来探病送情还有如此说道,真是让人钦佩如此“整人”的智慧了。
虽然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推此及彼,在送人情的时候务必要记住几个字,“点到为止”。
否则,你的情刚刚贴着边了就被人家连骂带嚷地搡出来,结局是很可怜的了。
除非你正如上文所述,是专门送“催命”人情的那种。
【时时能松懈的忧患意识】
太浓的居中意识使人变成惊弓之鸟,太淡的忧患意识使人麻木不仁。
中国人分趋两相极端,使灾难更惨重,更难摆脱。
【——柏杨《中途跳楼》】
柏杨是个智者,他集诗人、专栏作家、小说家、政论家、历史学家、思想家于一身。
曾经这样说过:“也许我不如鲁迅,但我应该比鲁迅好,我的后代应该比我好,这才像个强盛的民族,像个人。”
他这种忧患意识深刻贯穿了他《比较中国人》一书的始终。
他在探讨中国人传统习惯时,用大量的篇幅来比较中外教育的差异,在柏杨看来,国民性格的遗传和社会化,铸造了不同的国民性,每个社会,每个民族通过早期社会化过程,将本社会、本民族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和国民性格传承给了下一代。
要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必须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而我们的民族往往缺少一种忧患意识,或头脑发热,盲目乐观,或不敢正视现实,回避矛盾,于是一幕幕悲剧在历史上重演。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社会节奏越快,人们却越不自安,而—飞来之祸”又每每发生。
这要求会避祸。
刘伯温通过观察,得出祸福之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二者间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认为“骗、暗、诡”这三种人最容易招来祸端。
刘伯温认为: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誉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患。
窝藏隐埋暧昧之事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害。
经常忖度他人,诡计多端的人,有预测不到的祸患。
对于“避”字诀的理解,他也有精辟的探讨。
刘伯温在《郁离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郁离子忧郁不乐,须麇劝他说:“道义不能通行,这是天命啊,你何必为此而忧虑呢?”郁离子说:“我不是为这个啊,是担忧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舵手啊。
大海是波涛聚积的地方,是狂风暴雨兴起的地方,鲸、鲵、蛟、蜃会聚在那里,它们有像短矛似的锋刃,哪个不是在严阵以待?现在不忧虑,早晚会发生动荡,到那时我到哪里去呢?”须麇说:“从前太冥主宰不周山,河水冲进那里的山洞,山石将要裂开了,老童走过这里便为之担心,并告诉太冥说:.山将要崩裂了。
’太冥听了大怒,认为这是妖言。
老童退去,又把这话告诉了太冥的侍臣,他的侍臣也大怒道:‘山怎么能崩裂呢?只要有天地,就会有我们的山,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崩裂!’便要杀害老童,老童惊愕而逃。
不久,康回路过这里,太冥没有清除山的隐患,又未加防护。
康回大怒,用头触那山,山的主体都像冰一样崩裂开了,山上的土石坍塌到深渊里,最后阻塞了那里。
太冥逃走,后来客死在昆仑山的废墟,他的侍臣也都失去了他们的家园。
如今您的忧虑,就像那老童的担忧一样,那义能把它怎么样呢?”没有敌手的存在,就会失掉自己最宝贵的特长。
所以,拥有强大的对手,是保留自己旺盛斗志的最好办法。
其实,世界本来就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有矛才有盾。
有了对手,万物才有生存的意义,才能日益走向强大。
在竞争中,我们会产生忧患意识,产生奋发向上精神,激发出自身最大的潜能,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满活力,活出真正的价值。
【祸在怒中央】
凡闻过则怒的人,他所闻的过,一定不假。
好像一钢叉扎到他屁股上,他非歇斯底里叫起来不可,假如扎到砖墙上,他自然不会出声。
闻过则怒是医生的诊断器,可诊断出批评的真实程度。
无论是歇斯底里闹起来,老羞成怒吼起来,都证明它确实是批评对了。
【快不快乐在于你的热情】
爱因斯坦先生,其地位够高了的吧,却抽出时间,拉拉提琴;丘吉尔先生也常常自己动手当泥水匠;艾森豪威尔先生则以打高尔夫球闻名于世。
艺术活动是孤立的,不受社会利害干扰。
人人都应该有这种崇高的气质,把自己从事的学问事业,当做一件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品,不但求其混过去就算,还要追求一种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一钉一铆的得失,如此才能有真正的成就。
呜呼,伟大的事业都出自宏远的眼光和豁达的胸襟。
君以为对乎?不对乎?
【上升到英雄的高度】
人生各种痛苦中,只有伧俗使人不能忍耐,跟伧俗的人在一起生活——.无论是挤在一个家庭里或挤在一个牢房里,都是最大的苦刑。
【——柏杨《男人得自求长进》】
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大概人就是这样一种极易被同化的动物,如果与你结交的都是些正人君子,少年俊杰,你自然也就会萌生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
若围绕在你身边的都是偷鸡摸狗的小人,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学学英明的孟母大人,搬家吧。
不然,迟早都会毁在他们手上。
交朋友和谈恋爱是两码事,但大方向还是比较一致的。
那就是志同才能道合,才能得到相同的趣味,才能开怀一乐。
要想和庸断断绝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己下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气质华美与众不同起来。
从前卫国有这么一个人——哀骀它。
哀骀它的魅力非凡,简直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男人只要跟他一相处,就舍不得离开他。
女人只要同他接触几日,就会跑去对父母说:“与其把我嫁给别人做妻子,还不如把我嫁给哀骀它做小老婆。”
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第一,这哀骀它的相貌奇丑无比,跛脚又驼背,脖子上还长了一个大瘤子,只要一走路就左右摇晃,第二,他不是政界大腕,企业名人,可以说得上话,替人消灾免祸。
第三,他不是什么大亨,没宝马香车和跟班。
第四,他不是文化名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倡导什么,他只是附和别人罢了。
就这样一个无权无势,丑陋非常的人,偏偏女人男人皆钟情亲附于他。
鲁国国君哀公听了这个人的事迹之后,觉得真实性值得商榷,便派人把哀骀它请到鲁国来。
半个月之后,鲁哀公就感到哀骀它智慧超群,有着惊人的天赋。
两个月后,鲁哀公一看见他,就自惭形秽了;三个月后,鲁哀公对哀骀它崇拜得五体投地,连他脖子上的那个大瘤,也觉得特别顺眼,以至看到正常人的脖子老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当时正好鲁国相位空缺,鲁哀公就请他做宰相。
他漫漫然未加推辞,淡淡然无意承应。
鲁哀公对他更加倾倒不已,软磨硬泡要他掌管鲁国的国政。
哀骀它盛情难却,于是勉为其难。
自此以后.哀骀它坐镇相府,俨乎其然地总理百官。
经过哀骀它一段时间的管理,鲁国』:下多少年来累积下的政经大事、陈年要案都被处理得妥妥当当。
于是鲁国上下皆大欢喜,哀骀它美名传播到了五湖四海。
正当鲁国人对哀骀它崇仰得无以复加之时,哀骀它却主动告辞留下相印。
自此以后,鲁哀公整日是茶不思饭不想,三魂六魄似乎丢了二魂五魄,恹恹然患起相思病来了。
郁闷着的鲁哀公找到了鲁国的圣人孔子,问道:“这哀骀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我看不到他就觉得人世间没有快乐了呢?”
孔子的一番回答堪称经典:“我在楚国时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乳汁,不一会儿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母亲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
所以,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
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硅: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
做天子的御女,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会再到宫中服役。
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行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一个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啊。”
(《庄子·德充符》)在一种伟大或者睿智的精神的感召之下,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尊卑贫富,好象冰山遇到阳光,潺潺溶化。
这就是哀骀它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
与他在一起,人们早已忘掉他丑陋的外形,感受到的只有他那内在的无形的睿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天下人皆为之俯首投地,皆为之心悦诚服。
伟人为什么伟大?原因就在于伟人精神力量巨大,通过精神的力量可以影响人心,通过人心可以改变世界。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着自己精神的力量达到超乎想象的高度,做人,庸俗不得,更恶俗不得,你必须先从精神上伟大起来,才能和高人并肩而立。
交友,也必须先向真英雄看齐。
【生活在你的指间流动】
人和人最怕比较,一比较便不可收拾。
【——柏杨《五个问题》】
就像九大行星都要围着太阳不知疲倦地旋转一样,每个人的生活都会画出各自不同的轨迹。
但是人心总是难以满足的,人们为了争取到谁更能离太阳近一些而奋斗着、搏斗着,然后陨落着。
而跟着一起消失的,是平静的生活、安乐的心境、健康的身体,是人与人之间那最后一抹真情。
比较生虚荣,虚荣生憎恨,憎恨生毁灭。
生活在你的指尖流动,是凄厉,是恬静,全看你自愿去触摸哪一个音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把他人当做超越的对象,总希望过得比别人好,总拿别人当参照物,似乎没有别人便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于是乎,工作上要和同事比,比工资,比资格,比权力;生活上要和邻居比,比住房,比穿着,比老婆,就连孩子也不能放过,也成了比的牺牲品,“我的孩子在班里学习第一名,比你的儿子强”,扬扬得意者说。
既然是比,自然要比出个高下。
比别人强者,趾高气扬,夜郎自大;不如别人者便想着法子超过他,实在超不过便拉别人后腿,连后腿也拉不住者便要承受自卑心理的煎熬。
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都胜过别人。
太要面子的人,…味与强于自己的人比,结果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损耗精神,很难有大的作为。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
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虚此生。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你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吗?
分析人之所以乐攀比不疲的原因,实际上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人生在世,但凡是个正常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虚荣本来无可厚非,但虚荣过火之时便是让人讨厌之时。
这攀比就是因过度虚荣而表现m来的一种让人讨厌的性格特征。
柏杨先生说,人一比较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盖它对人生有许多坏处。
其一,让人喜怒无常,神经受损。
攀比之后,胜了别人,立刻情绪高涨,自大狂妄,以为天下唯有我是最了不起的;可是比得过甲,不见得比得过乙,不如乙的时候立刻情绪低落,感觉脸上无光,一点面子没有,恨不得找个缝隙自己钻进去。
其二,太伤感情。
人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如果你在群体中不是去攀比甲,就是攀比乙,在攀比之中会伤害和你交往的对象。
比得过,你便轻蔑别人,看不起别人,从而不尊重别人,别人只能对你不置可否:比不过的,你会满含妒意,或造谣、或诬陷,对人用尽一切诋毁之手段,同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破坏良好的交际关系。
其三,过分攀比会使一个人走上不归路。
当你想尽一切办法去扩大自己的财富,提高自己的名声时,当你所使用的手段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时,比如你通过贪污挪用、行贿受贿来扩大自己的财富,好去虚荣地攀比,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锒铛入狱的。
有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攀比,而认为自己的花钱多、购物多、上档次、穿名牌、玩掌上电脑是讲究生活品质,自诩自己的那些一掷千金、一掷万金的举动是“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实际上,那些真正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并不是体现在表面上,也不是纯粹表现在物质这个浅层次上,“讲究生活品质”只不过是为自己肤浅的攀比行为打掩护。
你只要在镜中照一下自己眼角的那处不屑、那处自满,你就会明白“生活质量”不过是攀比、炫耀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失去了求好的精神,而将心灵、目光专注于物质欲望的满足上。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中,人们误以为摆阔、奢侈、浪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质,进而使人们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攀比着追逐名牌,追逐金钱,追逐各种欲望的满足。
其实,最好还是不与人比,做好你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干什么要和别人比呢?如果心里难受,实在要比的话,倒不如把自己当做竞争对手,和自己比。
今天和自己的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一天比一天充实,一年比一年长进。
这样既不会招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楼,岂非自求多福?
如果一天到晚只与别人攀来比去,你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最后思考的结果即毫无意义。
真正的潇洒生活,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这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
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从而有自信、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可以依靠敏感的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巷、饮粗茶、吃淡饭而依然创造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做事需灵活,固执终懊悔杨广五十岁,当了十五年的皇帝,他的故事使人想到一则寓言:一个农夫牵着一头驴子走过悬崖,牵它靠里面一点,驴子坚决不肯,越向外挣扎,终于跌下深谷,粉身碎骨。
农夫探头说:“你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