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检结晶是什么意思

浏览 13

尿检结晶是指在尿液的常规检查中,尿液中出现了结晶。一般情况下,尿液中都会含有大量的晶体物质以及非晶体物质,这些物质在正常的尿液中处于溶解状态,通常不会析出结晶。但是,这些物质会因为尿液酸碱度以及温度的改变,或者代谢紊乱、缺乏抑制晶体沉淀的物质等,使其发生沉淀,从而形成尿结晶。而这种产生尿结晶的现象,就称为晶体尿。

尿检有结晶的原因

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失水,比如饮水量过少,导致尿液浓缩,从而产生晶体尿。

2、由于外周环境温度低下,比如在冬季,就非常容易形成晶体尿。主要是因为温度下降,这些盐类结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尿液中结晶体的析出。

3、由于尿液酸碱度发生了改变,偏酸或者偏碱,都容易使结晶体析出。酸性尿容易使尿酸形成结晶,碱性尿容易使磷酸镁胺形成结晶。

尿检有结晶怎么办

1、当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结晶,患者应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做尿液、肾脏等全身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确定是否进行治疗。

2、若是没有其他症状,平时喝水较少。可以适当多饮水,每天至少保持1500ml的水摄入,一般可以改善晶体尿的现象,否则尿结晶很容易导致结石的出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