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多高考生考前紧张焦虑

浏览 5

“医生,帮帮我,今年我不能再考不上了。”记者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咨询室遇到了愁容满面的复读女孩熙若。

19岁的熙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本应已是一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在去年2、3月份备考期间,熙若突然莫名地紧张、焦虑起来,经常感到心慌、胸闷,并开始连续失眠,严重影响了备考复习。结果,一模、二模都考过58分的熙若,高考只考了52分,没能上本科线,只好选择复读一年。熙若的复读生活一直都很正常,可就在临近高考前一个月,焦虑、紧张的情绪又再出现,并且伴有头晕、手脚乏力,在教室里觉得很压抑,必须坐到课室最后一排,才能稍微缓解。

“这两个来月,情况类似熙若的考生,我每周至少要接待三个”暨大附一院心理科的黄涛医生对记者说。

黄涛医生介绍说,前来做心理咨询的考生大多数的压力来自家长。望子成龙的父母在挖空心思地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缓解考试压力时,常常无意中营造了让孩子更为紧张的气氛。比如,孩子在房间里复习,家长便轻手轻脚地走路,在客厅会客聊天也变得轻言细语,电视也不敢开;动不动就问孩子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饿不饿?

有的家长还会说:“爸妈拼命赚钱都是为了供你上大学,你还需要啥尽管说。”这些关心的举动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压力与反感情绪,有的孩子甚至会滋生罪恶感,认为自己是家人的负担。考生是很敏感的,父母首先要以平常心处理有关高考的问题。孩子整天在学校被压力笼罩,如果家又成为另一种压力源,就可能使孩子身心失衡。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进行“心补”,是家长的首要工作。

考生本人一定要注意加强和同学的沟通。调查显示,5%-6%的高三学生在考前都会有程度不同的紧张、焦虑情绪。当考生发现其实大家都感到很紧张时,自己的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起到互相帮助,找到适合自己减压方法的作用。另外,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因人而异地指导,鼓励考生与考生之间、考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帮助每个考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全方位、多角度保护考生的自信,对考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专家提醒:当考生的焦虑、紧张情绪严重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时,应尽快地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做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会通过悉心地交流和一些放松训练给考生减压。当医生识别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与明显的抑郁症联系在一起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考生服用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使可承受压力已高达临界点的考生及时分解压力,正常迎考。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