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政权将领孙可望简介 孙可望是怎么死的?

浏览 16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中的主要将领,同时也是南明永历政权中的权臣,与李定国共举。

  孙可望,原名孙可旺,生年不详,普通白身出身。崇祯三年,跟随张献忠发动起义,因为骁勇善战,表现优秀,被张献忠重用,后来受封为平东将军。张献忠后来收他为义子,为其改名张可望。

  清顺治三年,清军大举入关,李自成自缢于九宫山,张献忠也在川西的凤鸣山战死。当时张献忠一部,威望最高的就是孙可望和李定国。所以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十分顺畅的接手了张献忠的力量。

  李定国和孙可望二人商议决定,进军云贵地区,以此作为根据地。清顺治四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一起称王,孙可望成为国主,年号兴朝。

  也是在顺治四年,大西政权在李定国的推动下,实行联明抗清政策,以云南为根据地,联合南明军队共同抵抗清军的进攻。虽然联明抗清的决定,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认可,但是孙可望却并不赞同这个策略。

  孙可望当时的想法,实际上是死守根据地,保住最后的领地和势力,并不想参与进明朝和清朝的争斗之中。但是因为李定国的想法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支持,孙可望无可奈何之下,才同意了此项策略。

  就算同意了,但是在与明朝联合,接受调配的时候却十分不配合。一直到清顺治六年,孙可望才派人与永历帝谈判。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还打了其他的主意。在幕僚的建议下,想要效仿曹操,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

  永历帝识破他的打算,密令李定国前来救援,才得以摆脱傀儡的身份。当然因为这样,孙可望越发不满意。清顺治十年,有了将李定国召来军中,然后秘密杀害的打算,此举因为有人提前告知李定国而失败。

  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因为士兵感染瘟疫,清军增援,己方陷入危难。李定国写信请求孙可望增援,然而孙可望不仅没有前往增援,因为过往恩怨,甚至拔刀指向李定国。在李定国率部逃脱之时,下令将李定国所过之地的粮食烧毁,切断李定国的补给。

  李定国最后逃脱,但与孙可望可以说是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在应对清军的同时,也与孙可望一部对上。

  清顺治十三年,孙可望与清军在宝庆激战,败于清军之手,损失惨重。清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又率军攻打李定国一部,再次迎来失败。此次失败之后,李定国十分干脆的投敌清朝,希望借兵攻打李定国。

  清朝朝廷封孙可望为义王,而因为他泄露西南军情,而受到清军猛攻的李定国,走向节节败退,最后失利的结局。

  南明势力覆灭之后,孙可望对清朝的利益就被榨干了,于是崇祯十五年开始,不断有朝臣以各种理由弹劾孙可望。孙可望也因此受到处罚。

  清顺治十八年,孙可望突然死亡。官方给的说法是病死的,但是史学家又提出了一个结局。孙可望是在随行狩猎之时,被一支飞来的箭矢射杀的。

  台湾政权郑经在回复清朝招安信之时言:“贵朝宽仁无比,远者不问,以所闻见之事如方国安、孙可望,岂非竭诚贵朝者,今皆安在?往事可鉴,足为寒心。”明晃晃的点明清朝狡兔死走狗烹的面目,同时也似乎隐射了孙可望死于非命的结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