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材,宋代河朔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曾任开州巡检、武翼郎等官职。窦材出生于一个四世业医之家,后学医于一位“关中老医”,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将其先师所历之法结合自己40余年所积经验,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著成《扁鹊心书》3卷,附“神方”1卷[1]。窦材的学术思想也集中的反映在其著的《扁鹊心书》一书中。 著作情况 《扁鹊心书》为窦材托名扁鹊所写,全书共分为3卷,上卷共有论述10篇,灸法3篇,包括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中、下卷主要讲述各病症的治疗,其中中卷64篇,载病64种;下卷54篇,载病53种,及《周身各穴》1篇。卷末附有神方共94首,附有《金线重楼治证》、《服金液丹各种引药》、《神治诸般风气灵膏》、《汗斑神效方》各1篇。书后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这属于中药麻醉的方法。书中重视灸法及扶阳,反对妄用寒凉攻下,其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扶阳的学术思想 学尊内经,重视扶阳 窦材在学术上尊《内经》,重视扶阳,反对妄用寒凉攻下,如在《扁鹊心书》中说:“《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他认为人体阳气乃人身之主宰,人的生长壮老已过程,就是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由此而推论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道家认为,纯阳为仙,纯阴为鬼,所以“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可见窦材也是受到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人体阳气的修练。具体到医学方面,窦材则认为:“为医者,要知保护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因此,他认为:“盖人有一息气在而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窦氏“保扶阳气为本”的学术思想,充分发挥和实践了《内经》的阴阳学说,他悟出了《内经》重视阳气的思想,并对这一重视扶阳的思路进行总结与归纳,对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都具有重要作用与临床意义。 窦材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其主张扶阳以“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常从肾脾着手,注重灸法,并创造“睡圣散”以减轻艾灸时的痛苦。其强调“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反对妄用寒凉攻下 窦材用药主张“忌用转下”“禁戒寒凉”,其认为“寒苦之药,动人藏府,泄人元气也”,“溺于滋阴苦寒之剂,殊不知邪之中人,元气盛则能当之,乃以凉药冰脱,反泄元气,是助贼害主也,夫凉药不知害了多少人”。他认为寒凉药物能够损伤人的阳气,导致虚寒证、阳虚证等,并指出“今之庸医不问虚实,动辄便行转下,以泄六腑各气,转生他证。重则脾胃渐衰,不进饮食,肌肉消瘦而死”。对使用寒凉药物的禁戒,他认为:“冷病属阴,阴邪易伏,故令人不觉,久则变为虚寒,侵蚀藏府而死”,“若元气稍虚者,无不被凉药冰败而死,脾胃有伤,焉望其生”。这些都给临床医生敲响了警钟。 重视脾肾之阳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重视脏腑辨证,而在脏腑辨证中又尤其重视脾肾,治疗上尤其注重扶脾肾二脏之阳。他认为:“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因此,在临证施治上重要的是温补脾肾之阳。《扁鹊心书》中所附的窦材灸法中记载50余种病证,其中约有30余种病证为脾肾阳虚,在《扁鹊心书》中所载的40余则医案,有一半以上是用温补脾肾之法,可见其对脾肾二脏的重视程度。对于温补脾肾阳气的方法,窦材提出“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以此3法作为保命的真诀,充分体现了他注重扶阳的思想。 在其记载的病例中多半辨证为脾肾阳(气)虚。如脾泄注下辨为脾肾气损,汗后发噫辨证为脾肾阳虚,肺伤寒辨证为肾气虚,喉痹为肺肾气虚,虚劳乃脾肾损伤,水肿、臌胀脾(胃)气虚,暴注为脾气受损,休息痢乃脾胃损伤,暑月伤食泄泻则考虑“凡暑月饮食生冷太过,伤人六腑。伤胃则注下暴泄,伤脾则滑泄”,痢疾则为湿热伤其脾胃,呕吐、反胃、痞闷为脾胃受伤,以及中风、消渴、着恼病、气脱、腰痛、中风人气虚中满、老人两胁痛、疝气、吞酸、脾疟、胃疟、邪祟、怔忡、脚气、足痿病、黄疸、黑疸、肾厥、眼病、骨缩病等病皆着眼于脾(胃)肾阳(气)虚。以消渴病为例,窦材论述消渴病“由心肺气虚,多食生冷,冰脱肺气,或色欲过度,重伤于肾,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涸,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方书作热治之,损其肾元,误人甚多”。治疗上“若服降火药,临时有效,日久肺气渐损,肾气渐衰,变成虚劳而死矣。此证大忌酒色,生冷硬物”。由此可见窦材对脾肾阳气的重视程度。 重视艾灸扶阳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总结归纳了“黄帝灸法”25种,“扁鹊灸法”10种,最后附了自己的“窦材灸法”50条,这50条均为临床上的疑难杂病,论述较为具体,详细论述了针对各种疑难杂症的灸疗方法。 窦氏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艾灸也最能体现扶阳的思想,所以窦材提出“大病宜灸”的主张,并设专论:“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如伤寒、疽疮、劳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痘疹黑陷等证。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这体现了他对灸法的重视,且强调要早用灸法,以免延误病情。 窦氏用灸,自谓遵《铜人针灸图经》之法,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扁鹊心书》曰:“又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故《铜人针灸图经》云: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认为临证时若只灸三五十壮,是不能补接真气的,灸量要足,否则难以发挥灸法应有的功效。从预防保健到临床治疗,窦氏都主张用灸法,提出常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灸法是窦材主要的治病方法,几乎无病不灸,而且其认为“大病宜灸”,在运用艾灸时,取穴少而精,一般每次1~2穴位,《扁鹊心书》记载的全部穴位只有二十多个,其中灸关元、命关的频率最多,命关补脾,关元温补肾阳,从对此二穴的应用也体现了窦材重视脾肾阳气的思想。一般温补脾阳用命关,他说:“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温补肾阳用关元,此穴位能培肾固本、补益精血,为人体一大强壮穴,在《扁鹊心书》中推荐使用近百次。如治疗“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治疗脾泄注下,认为属脾肾气损,“亦灸命关、关元各二百壮”。此外,在强调用灸的同时,又指出有些病证需先用灸后用药。如治疗暴注病,主张“若危笃者,灸命关二百壮可保,若灸迟则肠开洞泄而死”。其治疗病例:“一人患暴注,因忧思伤脾也,服金液丹、霹雳汤不效,盖伤之深耳。灸命关二百壮,大便始长,服草神丹而愈”。对于很多疾病,窦材都主张艾灸与方药可互相配合,增强疗效。 但窦材记载应用的灸法多是灸百壮以上,会给患者带来痛楚,患者也不易接受,所以窦材创睡圣散(由山茄花与火麻花二味组成),并先自用以验其功效,然后用于患者,使患者临灸服之,就类似于麻醉,使病人感觉不到痛苦。
临床用药经验 窦材的扶阳思想及重视脾肾阳气的思想,通过药物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得以体现。在窦材记载的98首方剂中,有81首由辛热性温药物组成,可见窦材不仅提倡扶阳理念,且临证用药也是以辛温药物为最多。其中含附子的方剂有26首,占全部的26.5%[2],其他如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等辛热之品,也占方剂的大部分。其中含附子的方剂有约26首,有全真丹、来复丹、草神丹、姜附丹、救生汤、霹雳汤、渗湿汤、附子半夏汤、术附汤、八仙丸、建中汤、还睛丹、菟丝子丸、五膈散、撮气丸等。以姜附汤为例,《扁鹊心书》中使用近50处[3],该方仅有干姜、附子二味,附子源于《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坚积聚血瘕,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干姜,《本经》曰:“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二药合用,可收温里逐寒、回阳救逆之功。 窦材的扶阳方药中也多用丹剂,方药多取名金液丹、保命延寿丹、大丹、中丹等丹药,用药大多离不开硫黄、雄黄、朱砂等纯阳之品,这应是受当时追求长生、仙丹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以金液丹为例,金液丹又名保元丹、壮阳丹,是由硫磺炮制成药,硫磺的主要功用在于补火助阳。《扁鹊心书》共计使用金液丹约60处[3],窦材认为金液丹可以“治二十种阴疽,三十种风疾,一切虚劳,水肿,脾泄,注下,休息痢,消渴,肺胀,大小便闭,吐衄,尿血,霍乱,吐泻,目中内障,尸厥,气厥,骨蒸潮热,阴证,阴毒,心腹疼痛,心下作痞,小腹两胁急痛,胃寒,水谷不化,日久膀胱疝气膨膈,女人子宫虚寒,久无子息,赤白带下,脐腹作痛,小儿急慢惊风,一切疑难大病,治之无不效验”。民国时期著名医家张锡纯亦有此应用经验,张氏认为硫磺可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且创见生硫磺服用法,其“十余年间用生硫磺治愈陈寒痼冷之病不胜计”。[4]现代学习应用窦材的方药时应加以拣择,有些药物因安全问题可能已不适合现代临床的实际,但他的这种扶阳的思想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结 语 窦材尊崇《内经》,认为《内经》乃医家正道。秉承扶阳学说,将其精义发挥得淋漓尽致,思想独到,主张“须识扶阳”、“温补脾肾”、“灼艾第一”。临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重视扶阳与灸法的运用,窦材将灸法作为扶阳气、起沉疴、救危急的重要手段。现代需要认真研究总结窦材的经验及治疗要领,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以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