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扁桃体,中医谓之喉核,位于喉关之两侧,左右各一。 如遇风热邪毒侵犯则红肿胀大,形似蚕蛾,故名乳蛾或喉蛾。病发于一侧者谓之单蛾,两侧均发为双蛾。 此即西医所谓急性扁桃体炎也。 此证初起以乳蛾红肿疼痛为主症。因感受风热邪毒而病,故发病迅速,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利,咽喉干燥灼热。并见外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吐痰。脉象浮数,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中风热之邪循经上达于咽喉,搏结于喉核,邪阻络脉,热灼肌膜,遂致喉核红肿胀痛而发为本病。故其治法当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余习用银翘散加减以治此证。 银翘散方见于《温病条辨》上焦篇,由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 为治温邪袭肺、邪在肺卫之方,而乳蛾初起,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等证,与银翘散证极为相类,病机亦似,只是病邪所犯部位不同:一在于肺,一在咽喉。 故乳蛾初起有表证者,亦宜用银翘散治之。 且清肺即所以利咽,表解热清,乳蛾自消。但方中芦根虽清肺热,然性甘寒,嫌其力逊而入浅。喉蛾屡发,必有伏热深踞肺脏之单(惮?)。黄芩苦寒,泻肺火有单刀直入之功,故以黄芩易芦根。盖肺热不清则乳蛾不消,蛾不消则发热不退也。黄芩实为此方之“将”药。伏热清解则病根除,是故后即不发也。元参善养阴、解毒、清火、利咽,可助诸药共建大功,故于方中加入元参,全方药量甚轻而覆杯即应,是知药贵对症,不贵蛮用。对症者轻灵即效,蛮用者重投反伤。吴鞠通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亦此之谓欤? 原企业家邹某之孙,幼年乳蛾屡发,发则高热鸱张,咽喉痛剧肿甚。打针服药,总须六、七日,甚至及旬方愈。1979年12月1日晚高热又作,体温达39℃。次日由余诊治,查见双侧扁桃体Ⅱ度肿胀,尚未化脓。触其肌肤,身躯热而无汗,扪及额头与四肢,均无明显热象。自觉恶寒较甚,咽中干痛,妨碍饮食。且往昔发作时,俱是下午热盛,半夜后热衰,上午热轻。脉浮数有力,舌淡红,苔薄黄。夫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之邪侵犯肺卫,稽留咽喉,以致乳蛾高突,寒热频作。法当清解肺卫之邪,泻火利咽。方拟银翘散去芦根、竹叶、加黄芩、元参。方为: 金银花6g、连翘3g、荆芥6g、薄荷2g、生甘草2g、桔梗2g、牛蒡子4g、豆豉6g、黄芩6g、元参6g。 日间服完一帖,傍晚体温降至37.4℃,夜间又进一服,次日清晨热即退清。再进一帖,以撤余邪。以后再发之时,均以此方服一、二帖即解。复作二次后,病竟解除。今已二十余岁,乳蛾一症,自治愈后从未再作。 银翘散去竹叶、芦根加黄芩、元参,为余治疗风热乳蛾之经效方,屡用有效,此方暂名为“银翘利咽汤”。
腭扁桃体中医谓之喉核 银翘散治之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