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27岁,诉鼻流白黏涕,时轻时重1年余。一年前因外感致鼻塞不利,外感虽除但鼻塞不减,自此后经常感冒,感冒后诸症加重。一周前因感冒后出现两侧鼻孔交替性鼻塞,鼻流白黏涕较多,嗅觉差,头部胀痛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检查:鼻黏膜肿胀色淡,鼻甲肿大、色潮红,鼻道有白黏分泌物。 诊断:鼻窒(肺脾气虚,鼻窍壅塞)。 治疗:揿针。取穴印堂、合谷、迎香、足三里、丰隆。 操作方法:在埋针部位常规消毒,剥离胶布,持有带胶布的一端,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按下,揿入皮下,尽量保证胶布平整地贴于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以患者自觉轻微刺痛为度。留针3天(夏季2天),留针期间间歇性刺激埋针处,并尽量保持局部皮肤干爽,可以适当按压以加强刺激,勿用力揉搓。 复诊:3天后患者诉鼻塞、头胀明显好转,嗅觉已恢复,仍有少量黏涕。按照上述取穴和方法继续揿针治疗后诸症消失。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本病多为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尤肺脾虚弱及气滞血瘀为多。本例选用迎香配合谷、印堂,加之局部取穴,以使筋络通畅,肺气得宣,鼻窍通利。其中迎香为治疗鼻部的局部要穴,能迅速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可通调气血、理气开窍,善疗头面诸疾,迎香配合谷更加强了宣肺通窍之功;印堂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穴,具有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的作用,取之以补益肺脾之气、益卫固表、扶正祛邪;丰隆穴健脾除湿,可治疗湿浊上犯致鼻流黏涕。诸穴并用共达补肺健脾、宣通鼻窍之功。 《素问·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刺法,揿针埋入穴位后可在局部穴位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刺激,使经络气血有序运行,从而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揿针较普通针刺,既有能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经气的共同优点,也具有作用持久而稳定、操作方便、安全性更高的优点。特别对于不愿服药的孕妇和服药困难的小儿患者,此法更有独到的运用优势。(赵彦秋)
鼻孔交替性鼻塞 中医揿针疗法
浏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