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经典方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

浏览 7

相反相成配伍,灵活运用经典 周铭认为临证中常有寒热互现,虚实夹杂,燥湿 相混,内闭外脱之种种诸证。若用药单一,则首尾不 顾。此时应法遵张仲景、吴鞠通先贤,结合病证各施 以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敛散结合、升降相因、润燥 互配、刚柔既济、动静相伍,使之相反相成。运用经 方时可用其法其意,未必全用其方,用其方,未必全 用其药,用其药,未必全用其量。依据寒热之多寡, 体质之强弱,虚实之轻重,表里之缓急,方可制定药 性之偏重,药量之大小,做到病变法变,法变药变, 药变量变。

如治疗胃脘痛,常用经典方半夏泻心汤为 基本方加减治疗 。

药用黄连、黄芩、干姜各6g,半 夏9g,白术15g,白芍15g,炙甘草9g,砂仁8g,延胡索 10g。

周铭认为,胃脘痛一病,多由饮食不调,或肝气 郁结,致使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寒热错杂,气机升降 失调,久而致气虚,阴虚,阳虚,血瘀。常常虚实错 杂,寒热相因,气血逆乱,不通则痛。故治则宜通。如 欲通之,则脾寒之气宜散,胃热之气宜清,脾胃中气 宜复,中焦气机宜畅。临证用药,自宜斟酌。

单用辛 散之品则易劫阴,纯施苦寒之味恐又伤阳,纵用滋 补温养每多壅塞。故治宜宗仲景“和”法思想 [2] ,辛 开苦降之品,畅调气机;甘调温补之味,扶正助阳。

基本方药以半夏、干姜辛温而开;黄芩、黄连苦寒而 降,复以白术调中而补。再以白芍、甘草柔肝、缓急、 止痛;砂仁、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如此寒热互 用,通补兼施,则有清升浊降、开阖有度、气血和调 之效,达相反相成、相得益彰之功。然处于某一阶 段,则有偏寒、偏热、偏实、偏虚等不同,治疗又宜灵 活取舍。大凡气虚、阴虚、阳虚、偏寒者,黄连、黄芩 均倍减至3g。若胃属实寒酌加高良姜10g,香附10g, 肉桂6g以温通止痛。虚寒则加附子9g,肉桂6g,党参 10g,以温养脾胃,气虚加生晒参6g,党参10g,山药、 炒白术各15g,以补气健脾。阴虚者去砂仁,加生地黄 15g,麦冬、沙参、石斛各10g以润养和胃。偏热者去干 姜,减半夏为3g,黄连半倍增量至8g,加牡丹皮10g, 栀子10g以清热。偏实者加槟榔12g,枳实12g等以通 调。湿重者,则生、炒白术同用,且重用至20-40g, 复加茯苓15g,薏苡仁30g以健脾燥湿。食积则加炒山 楂,炒麦芽,炒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气 郁者加柴胡9g,郁金12g,佛手9g,香橼皮9g以疏肝理 气。血瘀者加丹参30g,檀香5g,焦蒲黄9g,茜草9g以 化瘀活血。如此,寒温补泻,阴阳相伍,灵活运用经 典方,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