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丸

浏览 7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恒山丸

处方

恒山 知母 甘草 大黄各18克 麻黄24克

制法

上药五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截疟。治温疟。寒热往来,脉浮大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每日二次,食前服。未见效者,可适当增加用量。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九:恒山丸

处方

恒山1两(锉),桃仁6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别捣为膏),豉1合(炒干)。

制法

上为末,以鸡子白生用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山瘴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桃符汤送下,欲发时又服30丸。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九

《千金》卷十:恒山丸

处方

恒山3两,甘草半两,知母1两,鳖甲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热为疟,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肠中鸣,汗出。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常山丸”。

注意

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人苋等。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鞞;其热在于肝,令人颜色苍苍,又须乌梅、鳖甲引以收耗散之阴;热在于脾,令人腹痛肠鸣,又须甘草为引以滋燥竭之土。

摘录

《千金》卷十

《圣惠》卷八十四:恒山丸

处方

恒山1两(末),白蜡半两,鸡子1枚。

制法

上敲鸡子,去黄用清,与恒山末拌匀;于瓷碗中熔蜡,都拌和,以绵幕碗口,坐甑中蒸3遍,取出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当吐即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千金》卷十一:恒山丸

处方

恒山1两半,蜀漆1两半,白薇1两半,桂心1两半,鮀甲1两半,白术1两半,附子1两半,鳖甲1两半,(庶虫)虫1两半,贝齿1两半,蜚虻6铢。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胁下邪气积聚,往来寒热如温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米汁送服,1日3次。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沉寒固结,虽用恒山、蜀漆、二甲、(庶虫)、虻、贝齿削坚破瘀之剂,不得附、桂辛温,无以动之;白薇功专开泄(日玉)气,力除寒热洗洗,发作有时;白术生能逐湿散血,并助诸药破积之力也。

摘录

《千金》卷十一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别名

常山丸

处方

恒山1两(锉),甘草半两(炎微赤,锉),知母1两,豉1合,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麝香1分(细研)。

制法

上为末,入麝香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热气内伤不泄所致脾疟,肠中热痛,外寒,肠中鸣,转汗出。

用法用量

常山丸(《普济方》卷一九八引《经效济世方》)。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处方

恒山半两,野狸头骨1分,虎头骨1分,猢狲头骨1分,天灵盖1分,绿豆(末)3分,臭黄1分(细研),安息香2分,朱砂1分(细研),雌黄1分(细研),砒霜3分,乳香1分,阿魏1分,白芥子2分。

制法

上药并生为末,用软饭和捣三二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寒疟,阳虚阴盛,内外俱寒,四肢颤掉。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常山丸”。

注意

有娠妇人及小儿不得服。忌食热物。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五十二:恒山丸

处方

恒山1两半,白蜜1合,鸡子白2枚。

制法

上件药相和于铫子内,以慢火熬令可丸,即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过时不发,任自吃食。

摘录

《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八十四:恒山丸

处方

恒山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麝香半两(钱)(细研)。

制法

上为末,研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疟疾,发时壮热憎寒,面色青黄,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临发前以暖水送下2丸,3岁以下即服1丸。

摘录

《圣惠》卷八十四

《千金》卷十:恒山丸

别名

祛邪丸、麻黄丸

处方

恒山18铢,知母18铢,甘草18铢,大黄18铢,麻黄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痎疟;瘅疟。

用法用量

祛邪丸(《活人书》卷十七)、麻黄丸(《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摘录

《千金》卷十

《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恒山丸

处方

大黄1两(一方2两),附子1两(炮),恒山3两,龙骨1两。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诸疟。

用法用量

平旦服7丸,未发中间复服7丸,临发服7丸。若不断,至后日复发,更服如此法。

摘录

《医心方》卷十四引《深师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