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女,41岁,山西省运城市人,教师。1998年1月9日初诊。主因“胃脘部疼痛20天”。患者20天前感冒后出现胃脘胀满,时作疼痛,伴恶心,纳呆,口中有异味,咽部如有物,大便干结,4~5天1次,咽干,咽苦,舌淡红,苔白厚,脉细弦。为少阳阳明合病,按汤方辨证思路,方用小柴胡汤、小承气汤与半夏厚朴汤3方合方,方用:
柴胡9 g,黄芩10 g,半夏9 g,枳实12 g,大黄9 g,厚朴12 g,陈皮12 g,鸡内金10 g,焦山楂12 g,焦神曲12 g,焦麦芽12 g,3剂,水煎服。
1998年1月12日复诊,药后大便通畅,日行1~2次,
质稀,恶心、胃胀消除,无疼痛,咽部无异物感,食欲增加,舌淡,苔白略厚,脉细弦。予以保和丸、健脾丸善后。
【按语】患者初发“感冒”,已20余天,“寒热”不在,但“默默不欲饮食、渴、腹中痛”等柴胡证仍在,畅师首选小柴胡汤。然少阳气机不舒,津液代谢失常。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中说:“七情气郁,结成痰涎,随气积聚,坚如块,在心腹间,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每发欲绝,逆害饮食。”畅师取半夏配厚朴破气化痰开结。少阳阳明合病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脘腹疼痛,“满”“实”具备,当用小承气下热结而通腑气,三方合用,上开痰结,中调枢机,下通腑气,患者迅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