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20岁,形体中等偏胖,2010年12月8日初诊。
主诉:咽喉肿痛1周。近2年来患者扁桃体经常发炎,约2周发作一次,发作时咽喉疼痛,低热37.5℃左右,需输液治疗方可缓解。刻诊:
咽喉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脓点6处。口渴明显,纳可,大便偏干,无咳嗽,无痰,舌体胖大,舌质略淡,苔滑腻。处以半夏厚朴汤合桔梗汤加生石膏:半夏12 g,厚朴10 g,茯苓20 g,紫苏子10 g,桔梗10 g,甘草10 g,生石膏30 g。4剂,煎服,每日1剂。
12月15日二诊:4剂药后,咽喉肿痛明显好转,充血已不明显,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点,药后轻度腹泻,日1次或2次。上方加干姜20 g,桂枝10 g。继服6剂以巩固之。并嘱日后扁桃体再发炎,充血明显或发热明显时,第一方加柴胡30 g,黄芩10 g,既能退热,又能利咽;如果不发热,则直接用第一方6付。
按:咽喉肿痛一证,属热者居多,包括扁桃体肿大或化脓,咽喉充血。诸多临床医生多使用山豆根、牛蒡子、金银花、玄参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银翘散、玄麦甘桔汤等方最为常用。而笔者善于使用半夏厚朴汤加味进行治疗百试百效,有时与小柴胡汤合方使用。
该患者双侧扁桃体肿大,脓点6处,咽喉充血,显然是热证,故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配伍桔梗、石膏等清热药。因大便偏干,方中的紫苏叶用紫苏子代替,因紫苏子除了能够化痰理气外,还能够润肠通便。
口渴明显是使用石膏的指征。患者服药仅4剂,即达到明显的疗效。由于一诊时未加入生姜或干姜,患者药后出现轻度腹泻,系由于药物寒凉损伤中阳所致,故二诊时加入干姜20 g,桂枝10 g。
本案患者发热并不高,如果以后再次复发,体温较高的话,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柴胡30 g,黄芩10 g,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