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组成】麻黄6g细辛6g附子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阳虚外感,身发热,恶寒甚剧,精神疲倦,脉沉弱。
【气味配伍规律】外感表证,应从汗解;但阳虚不能鼓邪外出,需助阳解表,做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方中以麻黄之辛温解表,附子辛热温经助阳,鼓邪外出,二药同用,扶正祛邪,为君;细辛辛热既能助麻黄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为臣;细辛辛热与附子辛热配伍,共为本方方根,以强发汗温经散寒之力。如果只以麻黄、细辛发汗,而不用附子助阳,则阳气随汗而泄,有亡阳之虑今麻、辛、附三药同用,则散中有补,于发汗散寒之中兼温经助阳,俾外感之寒邪得以表散而又固护里阳,共成助阳解表之功。
【临床应用】
本方主治,既有阳虚之本,又有感寒之标,是标本并治之剂,临床以恶寒甚剧、发热轻、脉沉为辨证要点。
本方去细辛加炙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无里证”,需“微发汗”者,或水气病而见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小者.
1)风湿性关节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羌活、独活、威灵仙等为基本方,行痹者加防风、白芷、秦艽、海风藤;痛痹者加干姜肉桂;着痹者加薏苡仁、苍术等;热痹者加银花、连翘等;久痹兼虚者加桑寄生、杜仲等;顽痹者加地龙、全蝎等,治疗本病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病程10天至1月以上;年龄5~62岁;平均治疗12.5天。结果:
痊愈62例,显效10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6%。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本方加黄芪、桂枝、生地、当归等,每日1剂,1月为1个疗程,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0例,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9.3岁;病程大多3~5年;冠心病28例,其他22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
3)顽固性头痛: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芥子、川芎等治疗本病60例,痊愈28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3
4)顽固性寒热: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本病43例,年龄54~83岁;病史1~2年;体温38.7℃~40℃,发热时间均在下午7时-9时。结果:治愈39例,好转3例,无效1例。
5)脱疽: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脱疽21例,结果治愈15例(其主要症状消失,能参加劳动和连续行走1500米以上),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5%.
【方论选录】
《注解伤寒论》:“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医方集解》:“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连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
《医宗金鉴》:“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
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