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不了解瓜蒌薤白剂三方,就不可能通晓治疗这类疾病的方药。
按照《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篇的原文,三方拟定分量为:
全瓜蒌一枚(12克),薤白半斤(12克),半夏半升(12克),桂枝一两(3克),枳实四枚(12克),厚朴四两(12克)。其加减法为:大便不通,可加重全瓜蒌、厚朴的用量;胸背闷痛,可加重薤白、枳实的用量,并加入降香15克;舌质紫黯者,可加丹参30克,赤芍30克。这张综合性方子的功效为宽胸理气,化痰通络。
主要用于胸痹心痛病的痰浊瘀阻证。由于痰浊瘀阻,使得胸阳不振,少了阳气的振奋,心脉也就不那么通顺了。正如陈修园所言:“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痹不通”。该方证的主要表现为:胸痹隐隐痛,咳唾喘息,短气,舌苔白腻,脉象沉弦。原文叙述最具代表性的是:“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还有“心痛彻背”等。
瓜蒌薤白剂方证形成的因素,与个人的体质状况与饮食习性有关。痰湿体质,加之饮食中膏粱肥厚比较多,到了中老年这个年龄段,就易患胸心痛这类病了。
这类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这三方共有药物六种,均有瓜蒌、薤白,说明这两味药是宣痹通阳、宽胸散结之主药;半夏降逆化痰、枳实宽中理气,为方之臣药;桂枝温阳化气,为之佐药;厚朴理气消胀,为之使药。这样宣痹通阳与理气降逆化痰相结合,使得该方功效成了心胃同治的复合方。只有胃气降,上焦之浊气才能散而降之,这比三个方中任何一个方的功效都好。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赵锡武先生,对瓜蒌薤白剂的应用,体验颇丰,他善于将瓜蒌薤白半夏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合为一方,脏冷者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并随证加减,其疗效远比单一方剂效果好。原方有白酒,临床上用黄酒,若能饮酒者,可兑入黄酒煎煮,这样使药物的作用发挥得更快更好。
我在内科门诊,经常遇到“胸痹心痛”这类疾病。病人会用“胸闷”“心痛”
“心口憋闷”“心胸好像有块砖压着一样难受”等话语告知。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说“我有冠心病”。这个时候,医者在中医四诊之后,要看一看心电图及心脏影像的检查结果,以便了解更多更细的信息。每临此病,我的脑海里,很自然会浮现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病的条文:“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了这些条文,在辨证论治上就不会犯明显的错误。
举治验一则,供同道参考。
崔某,男,58岁,1981年4月就诊。
近2个月来,常感胸闷胸痛,痛甚则牵涉背部,每次发作由家属拍打胸背而后舒。舌质略黯,舌苔薄腻,脉弦细而缓。心电图示:心肌下壁及外侧壁缺血。
此为胸阳痹阻、血脉不畅。治宜宣痹通阳为主,佐以化瘀。用瓜蒌薤白剂加味,方药:全瓜蒌12克,薤白12克,法半夏12克,枳实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秦艽10克,桂枝6克,生姜3克,水煎服。服6剂,胸闷减轻。后加冠心苏合丸1粒(包煎),服12剂,闷痛间或发作,且不牵引背部,自述胸部较舒畅。后因食肉饺,闷痛增剧,于上方去秦艽、冠心苏合丸,加生山楂15克,鸡内金30克,炒莱 R 子10克。服6剂,闷痛减轻,脉象转为弦滑而缓,上方去鸡内金,加陈皮10克,赤芍改为15克,服12剂,闷痛基本消失。
瓜蒌薤白剂三方的主药是瓜蒌、薤白。瓜蒌辛润,是通络开结之良药。古人指出瓜蒌能使人心气“内洞”,“内洞”就是畅快。但瓜蒌的另一个作用是润肠通便,解除六腑之郁,前人曾说:“腑气不通,必犯五脏”,患胸痹心痛者常有便秘之虞,而腑气不通也是本病复发的常见因素。瓜蒌一味,上可宽胸通络,下可通腑通便,是解除胸痹心痛之良药。若有便秘之患,可以加大瓜蒌的用量。薤白这味药不可小觑,古人认为此药滑利,有“助阳道、散结”的作用(李时珍语)。我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时,凡言“心胸闷痛”者,薤白为对证之药,用上薤白这味药,闷痛很快就会缓解,一般用量可以掌握在15~30克。本例有胸闷痛并欲使人拍打,这是胸阳不得宣通的表现,故选用具有疏通胸中阳气,使气血得以流通的瓜蒌薤白剂,随症增入通络的秦艽、桂枝,活血化瘀的赤芍、郁金等,这样就使瓜蒌薤白剂的通阳宣痹作用由气分透入到血分,气行则血行,气脉血络一活,痹阻之心胸自然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