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组成用法与辨证要点、使用方法

浏览 8

[原方组成用法]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书应用指征]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301)

沈凤阁经方实践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太阳与少阴两感证,固然适宜,但临床可以不受此限,只要是外寒客于足少阴肾经,即使外无太阳表证者,亦可应用。原方麻黄与细辛用量相等。本人使用时,细辛用量少于麻黄,煎煮时间不宜过久。一般5~7分钟即可,以细辛辛香气窜,煎煮时间较长,药力反易耗损。笔者运用此方,着眼于寒客少阴之证。其辨证要点是:①辨寒热:一般说,患者都有程度不等之恶寒。

感邪轻者,恶寒亦轻;感邪重者,恶寒亦甚。发热并不太高,也有不发热者,即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②辨汗液:无汗为主要指征之一;若有汗出,本方即在禁用之例。③辨脉象:多为沉脉。或沉迟,或沉弱、沉细。以里阳不足,故脉象应之而沉。④辨舌象:患者舌质多偏淡,舌苔白滑或白腻。以阳虚挟寒湿所致。⑤辨其他寒客少阴之症:如咽痛、腰痛等。以少阴经脉循于喉咙,腰为肾之外府,寒客少阴经脉,故可出现如上见症。

如咽喉肿痛一证,多责之火盛阴虚,或外感风热之邪,一般均呈咽喉红肿疼痛,而亦有外感风寒客于少阴,以少阴经脉循于喉咙所致者,其辨证关键在于咽喉肿胀微痛甚,而色泽暗红,且舌质较淡,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散少阴风寒,并可加用玄参、生地黄以滋阴泄热,且以麻、附、细辛温燥。若舌质红赤者,本法断不可用。

又如暴寒客于会厌所致突然音哑,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贝母、蝉蜕等温经散寒,宣肺利咽,亦可应手而效。

此外,对于寒湿阻滞经脉所致的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病证,如舌质暗紫,辨其为兼有络脉瘀滞。可以麻黄、细辛、川乌、草乌、独活散寒温经化湿,土鳖虫、赤芍、桃仁通络行瘀,牛膝以引入下焦,且利筋骨,亦每获满意疗效。(《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