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寄凡吴茱萸汤治疗烦躁、呕吐医案经验

浏览 10

赵氏最善于应用吴茱萸汤,有起死回生之效。赵氏根据仲景有关吴茱萸汤证的5条记载,即《伤寒论》3条,《金匮要略》2条,指出吴茱萸汤虽然见于《伤寒论》阳明、少阴、厥阴三篇及《金匮要略》的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中,其临床表现症状不同,但其病理机制是一致的(均是虚寒证)。赵氏根据父辈应用吴茱萸汤的经验,加之自己数十年的临床体会,明确指出了凡上、中、下焦之虚寒证所引起的食谷欲呕、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干呕、吐涎沫、头痛、呕而胸满等症状(以呕吐为主),投之以吴茱萸汤,无一不验。并指出,临床运用此汤,可不受现代医学病名所限。根据这个原则,上述症状只要辨出虚寒,即可应用此汤。赵氏在使用吴茱萸汤时,方中必须生姜倍吴茱萸,若不倍生姜,那么服药后呕吐止,必胸满。

在运用吴茱萸汤中,因与四逆汤的厥逆吐利证相混淆,故赵氏又指出了二汤证的鉴别关键。四逆汤证是阴盛阳虚,病在下焦,以厥冷下利为主证;吴茱萸汤证是阴盛阳郁,浊气上逆,病在中焦,以呕吐为主证。四逆汤证躁重于烦,是肾中真阳先虚,导致浮阳外越证。吴茱萸汤证是烦重于躁,是正邪交争产生的现象,病在中焦脾胃,尚未病及肾阳。

烦躁

某女,年40岁。1961年夏病泄泻,呕吐,头痛,发热,手足厥冷,曾服藿香正气散数剂,其病不减,反心中烦躁,舌苔微白,脉象弦细,精神疲惫不支,势颇危殆。追询病史,知4日来时吐涎沫。推敲病情,证属三阴,根据《伤寒论》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予吴茱萸5g,野党参5g,生姜10g,大枣2枚。急煎即服,坐观疗效。服药1小时余,患者呕吐止,纳食后入睡。次日原方继服1剂,吐利皆愈,脉静身凉,尚觉体弱神疲,嘱停药静养,2日恢复正常。

呕吐

马某,男,78岁。因吃拌河蚌,呕吐食水不止,后为黏沫,大便亦泻稀水,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家属非常恐惧,意见不一,有的要去西医院急诊输液,有的说先服中药。赵氏看过患者,认为患者年老体弱,平素脾胃虚寒,又进食河蚌大凉食品,乃属两寒相加。寒邪上逆,故呕吐不止;脾阳虚,故下利清水;中阳不振,阳气不能达于周身,故四末发凉。给吴茱萸汤。吴茱萸10g,党参10g,生姜20g,大枣7枚。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半剂。1小时后,患者安静吐止,又进半剂药后,四末转温,安静入睡。第2天可进食米浆而不吐,又将吴茱萸汤1剂分2次服完,病愈。嘱患者以后饮食多加注意。(《津门医萃·第1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