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郭玉刚方,为剂,具有清热利湿、辛苦宣上、渗湿利下、行气活血之功效。主治湿热郁阻中焦脾胃而致的脾胃生降失常和三焦气化失司。
【方剂组成】
白茅根、丹参各20-30g,柴胡、薏苡仁各10-15g,杏仁6g,郁金、赤芍(炒)、枳壳、大黄炭各10g,车前草20g(或车前子12g)。
【功效主治】
本方有清热利湿、辛苦宣上、渗湿利下、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湿热郁阻中焦脾胃而致的脾胃升降失常和三焦气化失司。
【方剂方解】
以白茅根为主,使脾胃之升清降浊机制恢复,再以杏仁辛苦开上,薏苡仁甘凉渗下,可谓枢转湿热之要法。方中杏仁辛苦开上,白茅根、薏苡仁辛甘凉,渗湿而不燥,清热不恋邪。再者,湿热阻塞气分阶段,为谨防营血受累,方中选用了丹参、赤芍、郁金、白茅根、大黄、枳壳、柴胡等有活血行气之力的药物,且丹参清熟,散营血之瘀,茅根凉血清热。
【方剂药材介绍】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血热吐衄,黄疸尿赤。
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车前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上方每日1剂。症状重者,日服2剂,以上药物水煎取汁300-400ml,分3-4次口服。不加任何西药。
【临床应用】
由于湿浊之邪阻遏脾胃气机是其主要病机,故治以疏转中焦气机,兼分消上下之法。发热,腹胀痛乏力,不欲饮食,恶心呕吐,二便闭短,全身黄染,舌苔黄腻,脉滑。现代常用于治疗治甲型肝炎。
腹胀甚,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者加川厚朴15g,谷芽、麦芽各30g,杏仁、薏苡仁用量加大;肝大、胁痛者加茜草、玫瑰花各10g;肝脾均大者,丹参加至30g,加茜草10g,凌霄花或玫瑰花10g;大便干结者,大黄炭用量加至15-30g;大便稀薄者,去大黄炭,加茯苓、车前子各15g;舌苔黄腻,口苦甚者,亦可选加连翘、茵陈、龙胆草,但量不宜大,均在10g左右;病程较长,在5周以上者,舌质淡,苔薄白,便溏,纳差,神倦者,加白术、扁豆。
【注意事项】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甘、油之品,勿劳累,适当休息。
【各家论述】
白茅根汤——《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白茅根1握,麦门冬1两(去心),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淡竹茹半两,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生姜半两,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虚热,痰饮呕逆,不可饮食。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次温服,不拘时候。
白茅根汤——《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白茅根、瞿麦、茯苓、车前、人参、滑石、通草、麦冬、炙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小便数淋。
【用法用量】加灯心数茎,煎服。血淋,加淮牛膝。
白茅根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别名】茅根汤
【处方】白茅根(细锉)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淋,小便赤涩不通。
【用法用量】茅根汤(《原书卷一八四)。
白茅根汤——《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白茅根(锉)3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茵陈蒿1两半,犀角(镑)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朴消(研)2两,赤芍药2两,大黄1两,麦门冬(去心,生用)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热壅,小便赤涩,皮肉发黄,目黄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日2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