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制约中医药发展

浏览 8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中医药产业尤其如此。从科技部了解到,自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来,我国的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一批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工艺与装备开始在中药生产中得到应用,一些关键的共性技术得到了突破。在中药生产中,引入了超临界、多功能强制循环、膜分离等提取、分离技术,泡沫剂、滴丸剂等制剂技术开始用于生产;在质量控制方面,企业普遍采用了TLC等鉴别方法。黑龙江中药二厂、天津天士力等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在线控制以实时监测中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天津中新药业公司在更年安复方提取生产过程中应用三相流化床技术,使提取时间由8小时降至2.5小时,提高换热系数一倍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针对缺乏适合中药自身特点,并为国际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状况,《纲要》提出要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规范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过程,不断提高中药行业的标准化水平。近两年,科技部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对179个中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140种常用中药材现代质量标准、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现代质量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约50种中药化学对照品及200多种中药对照药材(提取物)400多个品种,为建立国家中药标准物质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中药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科技部一份关于各地贯彻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河北、山西等21个省(区、市)认为,首先,中药产业政策不配套,尚未形成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部门条块分割导致中药开发相关资源与力量分散。

其次,中药应用基础研究方法滞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成药的质量标准不完善,中药生产和质量检测装备落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少,中药产品低水平重复。这些因素也在制约着中药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药资源的制约因素开始显现。我国中药资源自1983年普查后,20多年来没有组织资源普查,现有数据陈旧,家底不清,有关部门无法出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措施。近10年来中药资源需求量迅速增加,许多中药资源濒临枯竭,优良品种逐步退化和减少,给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困难。

中药现代化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建议,应大力引进、培养中药现代化建设最急需的高级人才,加强对优秀人才群体的培养和支持,以科技研发和建设项目为平台,面向国内外吸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加快人才聚集;加强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研究解决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责任编辑:zxwq)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