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是中医养生的方法之一,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选择正确的动作,引导气在体内经络系统的通畅运行,达到改变自身生理、心理的变化,强身健体。那么气功有哪些好处,锻炼时有哪些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老年人练气功的好处中医认为人到老年,阴精虚衰,真元渐亏,身体各种机能都逐步减退。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未老先衰。实践证明气功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潜力,推迟或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智能减退,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国传统气功强调练功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气功锻炼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在气功入静状态下,会体验到非常愉快和舒适,不仅有身体的舒适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畅。《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表明练气功具有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练气功具有明显的消除心身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作用。练气功注意把握动作要领:1、呼吸。呼吸是气功疗法重要环节。通过锻炼,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呼吸方法常用有8种:1。自然呼吸法。2。顺呼吸法。3。逆呼吸法。4。停闭呼吸法。5。鼻吸口呼法。6。气通任督脉呼吸法。7。潜呼吸法。8。真息法。练呼吸要在柔和自然基本法则指导下,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切不可急于求成。2、入静。入静是指一种稳定安静状态,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对外界刺激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境界,即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常用入静方法有五种:1。意守法。2。随息法。3。数息法。4。默念法。5。听息法。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从意守法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者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因人而异。3、姿势。常用的姿势有平坐、自由盘膝、单盘膝、仰卧、侧卧、站式、走式等。姿势自然放松,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诱导精神松静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姿势有不同生理特点,姿势本身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气功讲究“三调”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老年人练习气功的禁忌忌吸烟: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不利还清“氧债”,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这样带雾空气,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忌“省略”放松整理活动:放松性的整理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不宜蹲坐休息:锻炼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不宜贪吃冷饮:锻炼之后往往是会汗流浃背的,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如果一时的贪图凉快喝很多的冷饮的话,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不宜立即吃饭:运动锻炼时,特别是激烈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在运动时,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不宜骤降体温: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在学气功时,老年人应注意时间的安排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安排:练功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老年人慢性病多,所以一定要科学地安排生活,合理地运用和练习气功。(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