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浏览 9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功法

养生在我国古代又称“摄生”。所谓“摄”,即有保养之意。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有“善摄生者”的论述。养生的理论和方法也叫做“养生术”,或曰“养生之道”也。

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强身防病功法,其中有具体的操作练习套路,也有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原则与注意事项。比如传统的“养生十六宜”就是其中之一。

1、发宜常梳。指整个头部发根要经常梳动。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这样可以疏通头部经络和气血,兴奋脑部中枢神经。有醒脑、健脑及防治头昏、胀、痛,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等作用。

2、目宜常运。即眼球转动,两眼包括眼眶外缘宜经常进行按摩和运转,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眼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以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防治眼疾。

3、面宜常擦。用双手按摩揉擦或拍打面部。从前额至下颌,包括两太阳穴、鼻梁两侧,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可预防感冒、防治头痛、头昏、头胀、牙痛、鼻塞等。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4、耳宜常弹。耳部要经常揉擦抖弹,即通常所说的鸣天鼓、擦耳轮。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可增强听力、防治耳疾。

5、舌宜舐腭。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舌头尖舔上腭,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能帮助肠胃消化、防治食道及胃部疾患;可集中思想、调心入静。

6、齿宜常叩。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止痛、清热、预防牙疾之效。

7、津宜常咽。津指口中唾液。方法是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平时唾液不要吐掉,应下咽到腹部。可以帮助肠胃消化、增进食欲,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

8、浊宜常呵。浊指人体内,包括脏腑血脉中的各种浊气,呵即吐气。也就是说应经常将体内浊气慢慢吐出来。如能经常运用吐纳法,把体内浊气吐出,将新鲜空气纳入,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久之就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

9、背宜常暖。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常采用活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使之保持温暖,可使背部气血流畅,防治腰酸、背痛。

10、胸宜常护。胸部系心、肺等重要脏器所在之处,需特别保护,要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以防外邪侵袭,也不要使它遭受重击或激烈震动。同时,时常推拿按摩,有增强心脏功能之效。

11、腹宜常摩。腹指胃脘处和脐下小腹部。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能加强肠胃蠕动,可防治脘痛、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便秘和神经衰弱、失眠,以及防治阳痿等症。

12、肢宜常摇。即人体四肢要经常活动。坐卧站立均可以采取冲拳、拧腕、舒颈、展臂、转腰、扭臀、绕腿、蹬脚等方式摇动全身,可使气血充盈肢体,从而鼓荡全身。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

13、肤宜常干。是指全身皮肤不要潮湿,特别是浴后要立即把皮肤擦干,可避免潮湿水汽侵入体内,防治风寒、风湿等类疾病的诱发。也指用手掌、干毛巾做周身皮肤干浴,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14、谷道宜常提。谷道即肛门,平时有意识地经常提升收缩,有通便、防治痔疮、肛裂,提高性功能之效。

15、足心宜常按。足心有人身之重要穴位涌泉穴,它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研究表明,脚底为人体一个全息对应体,其上有众多内脏和经络点。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经常按摩脚底涌泉穴或足心,能够治头昏、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特别是在睡前或泡脚后按摩擦揉,尤为适宜。

16、大小便勿言。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一般不要讲话,并要牙关紧闭,即不宜开口呼吸,可保住气血,有固肾、固齿,预防牙疾之功效,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抵御及排泄。

我国传统的保健强身“养生十六宜”,它的每一式都是较为流行的练功法,其顺序的组合,则成为一套宜于普及、并有实用价值的保健术,极易普通百姓学习和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