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郡县制评价,正确的是
①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③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分封制、郡县制这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我国古代的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受封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军事上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并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中央对其基本无法控制,而郡县制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分封制的前提下实行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这有利于中央集权,所以郡县制不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故可排除①;秦二世短暂而亡的重要原因是秦朝的*,而并非是废分封,立郡县,所以可以排除②;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而郡县制是我封建社会时期一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所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故③应选择;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④应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
7、秦王赢政统一的客观条件有
①改革彻底、实力雄厚 ②拥有富饶的关中、岷江流域
③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④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对秦王赢政统一的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这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客观条件是除自身之外的条件或因素”,据以上分析可知④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是属于主观条件,故正确答案应选择B
8、查找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可查阅的史学著作有
① 《春秋》 ② 《史记》 ③ 《汉书》 ④ 《乐府诗》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备选项记载的史事和时间的范围,《春秋》是一部以鲁国为主的编年体史书,故从中无法查阅到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可排除①;《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记事为辅,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显然可查找到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应选择②;《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写出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著作,它是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故可查找到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应选择③;《乐府诗》即“乐府”是汉武帝时期由政府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乐府采集民间诗歌编选配乐而成诗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虽然能够涉及到了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但它不是史学著作,故不选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9、“汉承秦制”主要体现不包括
A、中央机构的建制 B、地方行政区划
C、官吏的控制和管理 D、严刑峻法统治人民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朝的政治经济制度特点的掌握。分析本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明确西汉前期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从而施政思想是采纳儒、道、墨三家的思想。儒家主张施行“仁政”、“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墨家主张“兼爱”即爱一切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D项“严刑峻法统治人民”不是汉制的特点。另一方面,教材上明确表述了:两汉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但是,汉朝是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秦朝的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可见,这也可以判断D项不是汉制的特点。故正确答案选D
10、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南方经济发展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历史事实归纳历史特征(特点)的能力。本题既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同时也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故应排除A;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开发,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五代时,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因此排除C项;“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地位”显然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11、《敕勒歌》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反映了
① 当时鲜卑族人民的游牧生活 ② 北朝民歌慷慨激昂的风格
③ 当时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丰畜少 ④ 当时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做此类选择题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牧歌,随着此时时期的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我国北方地区牧业得到迅速发展,《敕勒歌》正反映了这一草原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题干中所列的四种景象中,很明显“当时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草丰畜少”与民歌中所反映的景象完全相反,故可排除③,四个被选项中有三个中有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C
中国古代历史卷江苏陈林2
浏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