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其中首要措施是( )
A、削夺大将兵权 B、削弱丞相权力 C、削弱地方的权力 D、扩大科举规模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宋初统治者吸取了唐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加之宋太祖原是禁军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所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首先从削夺大将兵权开始。
19.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
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B.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青苗法就是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班费20%的利息;募役法就是政府向不愿服役的人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方田均税法就是重新丈量土地,增加国家的田赋收入。它可见这三项措施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20、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其中“靖康耻”是指()
A、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宋金议和,南宋向金议和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灭亡等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靖康”是北宋宋钦宗的年号,即1127年,这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就是指这件事。
21、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真正寓意是 ( )
A.赞叹项羽死的悲壮 B.对项羽之死表示同情
C、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自保的行为
D、借赞美项羽来劝说南宋统治者重用“人杰“奇材”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金军南下,她离开故土,流落到南方,她非常怀念中原。而当时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所以李清照对此不满,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自保的行为。
22、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特征的能力。农民穿着棉袄说明棉花的种植相当普遍了,棉花的普遍种植是在明朝,“吃着烤熟的甘薯”也说明他生活在明朝,因为甘薯是明代从外国引进的,《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故正确的答案为D
23.【原创题】明清时期,中央政权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B.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C.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剥夺土司对当地的管理权
【答案】C
【解析】原创题。“改土归流”是《中国古代史》教材新增加的主干知识,这一政策实质上是把中央集权制度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现实的借鉴意义。A、B两项是“改土归流”政策产生的客观影响,C项是“改土归流”的主观目的,D项是其目的之一。从四项选来看,C项最为重要。故选C。
24.“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开始于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答案】B
【解析】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促进了人口增长(推行摊丁入亩的是雍正帝)。
25、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政治、经济有关再认、再现和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要 良经济具有保守和落后的特点,政治上的封建性是和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同时也不能产生发展经济的动力和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中国古代历史卷江苏陈林4
浏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