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整套试卷中的历史试题,概括起来讲,“四个基本”、“一点遗憾”。
“四个基本”是:题型、题量、赋分、难度基本与高考一致;所考内容基本为学科主干知识;年度重要时政热点基本覆盖;所附答案基本规范无误。
“一点遗憾”是:选择题由5个小专题组成,没有出现单一试题,所考知识的覆盖率有限。2006年高考结束后,北京考试院历史学科有关负责人曾多次强调今后要出现单一历史试题,限度地扩大文综卷中历史学科考点的覆盖率。下面就各题分述如下:
选择题部分:
(第12——14题)
【点评】本组题目由三道题组成,是文综卷中第一组历史题。本组题目的思想立意是中外交往史,属于文明史范畴,文明交往史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高考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始终没有间断过,理应成为高三历史学科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本组题目从能力角度看,重点考查了学生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不同阶段中外交往中重要事实因果关系的能力。
第12题引用了目前历史地理学对古代“丝绸之路”变迁认识的一段材料来创设问题新情境。一方面通过引入学术界对古代“丝绸之路”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弥补了教材的缺憾;另一方面,作为文综考试中的第一道历史题,用历史地理资料创设情境,也适应了学生思维从地理学科到历史学科转换的需要。
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西北丝绸之路的原因很多,比如教材中提到的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水运交通的发达以及材料中所谈到的北宋以后我国北方气候日益干燥,不利于长途旅行等因素。本题难度不大。答案为C。
第13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郑和下西洋没有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原因的理解和认识,考生要想正确认识郑和下西洋没有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就必须调动新航路开辟动机的相关知识,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动机,而新航路的开辟则是经济动机,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虽然考查的均为教材中主干知识,但能力考查的力度较大。答案为B。
第14题选取“理藩院”、“总理衙门”和“外务部”三个与外交有关的机构,勾勒出清政府外交机构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较好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性质的逐渐变迁。题目跨越的时空较长,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考生而言,题目有相当的难度。答案为D。
(第15、16题)
【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化现象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本组题目正是围绕政治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作用而设置的,其立意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因素去深层次理解释读历的文化现象。
第15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地图,从中提取蕴含的解题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准确解释历史的能力。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人就有“左图右史”的说法。文综考试以来,几乎每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都会有图表试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引起广大高三师生的高度关注。本题两幅地图均选自中学历史教材以外,但学生只要注意到唐宋诗人分布图的变化是“由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转移到了东南沿海的江浙一带”就会迎刃而解。答案为B。
第16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古代统治者与佛教之间关系,特别是“三武灭佛”的相关历史,正确判断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的原因的能力。古代封建统治者常常利用佛教来统治人民,但有时佛教的过度兴盛(泛滥)又会带来一些诸如浪费资财和劳动力等消极现象,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也正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多次打击佛教的主要原因。答案为A。
(第17、18题)
【点评】本组题目的思想立意是有关美洲地区的历史,突出了区域文明史的考查。区域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以及它们之间的碰撞才形成了我们今天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
第17题思想立意是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之间的碰撞。从能力角度重点考查了考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最后一个选项中“英国独占”这一重要词语即可。答案为D。
第18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辨别同类历史事件异同的能力。考生解题时只要能把提干表述语理解转化为比较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社会背景的相同点,然后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就能正确做答,本题难度不大。答案为A。
(第19——21题)
【点评】本组题目由三道题组成。其思想立意是近代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史,正好迎合了当前我国、特别是北京地区的课程改革热,因此,本组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充满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堪为本套文综卷中的精品之作。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刚刚结束的“两会”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许会成为今年高考文综命题的重要素材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19题是围绕19世纪中期,我国近代专业教育兴起的原因而设置的,其立意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19世纪中期,我国近代专业教育兴起实际上就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新式学堂,由此可见,本题从侧面迂回考查了洋务运动这一主干知识。答案为B。
第20题主要考查了晚清以来,即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历史。回答问题需要考生再认再现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历史,认识到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答案为D。
第21题的思想立意是引导人们关注时政热点,即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迎合了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热潮。三十年前,“*”刚刚结束,文化教育领域百废待兴,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积极努力下,高考制度才得以恢复,三十年来,高考制度为我们选拔了数以千计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抚今追昔,这不能不说是命题人的用意之所在。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