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盘点 素质教育今年导向作用明显

浏览 7

高考录取接近尾声。


  山东省2010年高考录取工作已接近尾声,其中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年重点实施的素质教育对高考的导向作用如何?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有何变化?艺考是否还那么火热?民办高校经过几年的调整收获如何?地方学院今年收成好不好……今天起,本报将就上述问题,对 2010年的高考进行盘点,和读者一起温习一下今年的“高考之路”。

  在今年的高考中,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其中,我省在高考命题中充分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我省还出台诸多禁令,比如不许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成绩以及录取信息等。对于“综合素质”这个词,参与今年高考的考生们体会颇深。

  出题增加了选修课内容,让学生不再死读书

  “平时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话,在高考中挺沾光的!”今年6月7日11:35,走出山师附中考场的济钢高中考生李晗阳对记者说,有不少高考题特别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在今年高考前,省招考院要求,各市、各高校招生考试机构必须在高考命题中突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即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改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和做法。

  今年我省在稳定“3 X 1”基本框架基础上,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内容和命题形式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在高考命题范围方面,适当增加选修课内容,推动高中选修课程的实施;在高考命题立意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实践,引导高中教育走出学生读书死、死读书的倾向。

  另外,我省进一步丰富高考题型,继续完善“基本能力测试1”科目,加大命题内容和命题形式的改革力度,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核。

  与之对应的是,《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中明确注明:“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只告知高校和考生,省内加分政策全取消

  8月7日,山东省北镇中学考生尹璐收到了青岛农业大学广告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和鲜花,录取通知书是密封的,没有尹璐本人的同意任何人不能拆封。尹璐告诉记者,实际上查分系统、填报志愿、录取信息等都有她自己设置的特殊密码,别人是不可能查到她的高考信息的。

  省招考院要求,为保护考生个人隐私,从2010年起,除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外,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不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及录取信息。同样,我省高考考生信息也将不再提供给各市。

  同时,在录取中将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学校录取中的作用,在投档比例以内的考生,招生院校在确定录取名单时,应把综合评价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各高校可在录取过程中根据综合评价信息和考生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省教育厅表示,2010年起,我省在总结山东政法学院、临沂师范学院院系录取制度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推进专家参与录取的招生模式,扩大试点院校与专业,提高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招生录取的参与度。我省将组建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录取委员会,让高校教授参与录取工作,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学生依据的做法落到实处,教授专家组成的录取委员会将全面审核考生的综合信息。

  此外,从2010年起,我省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坚持公开公正,做好特殊类型考生的资格审查。

  严禁按高考成绩排队,不得炒作所谓的“状元”

  “成绩公布后,我也不知道自己是第一名,学校也没有搞特别的庆祝活动!”6月25日下午,今年高考全省理科第一名陈大鹏来到省城,准备赴京参加清华大学的夏令营活动。他告诉记者,直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与他频频联系,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全省第一。

  而不炒作“高考状元”、不按高考成绩排队,这已成了今年我省高考的一条严肃的纪律。

  今年普通高考成绩公布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进一步加强高考信息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确保高考成绩信息只用于考生本人填报志愿和招生考试工作,为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要求,我省今年须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情况等高考信息,不得用高考升学成绩进行排名排队及高考表彰奖励,切实减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高考压力。

  同时,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各高校要严格执行高考信息保密工作规定,对高考信息使用严格限制在招生工作范围内,严肃履行签订的使用协议,严禁对外泄露。除考生本人外,一律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在通知高考成绩和录取结果时,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将考生成绩和录取通知书直接发放给考生本人。

  此外,宣传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做法,不报道各地区、各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重点大学等情况,不宣传所谓的“ 高考状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