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别人家的宝宝都会爬了,我家孩子还懒洋洋的不爱动?”
“为什么隔壁家孩子都能走了,我家孩子还站都站不稳?”
“5个月了,孩子还不会爬,是不是得到医院看看了?”
“......”
现在的家长们总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连孩子的发育都觉得应该越来越早,不少就认为越早站立、行走的宝宝更聪明,因此过早地训练宝宝站立、行走,但是也有家长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发育,让宝宝的腿变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上究竟是怎样呢?这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宝宝什么时候站立最合适?
宝宝出生后,其实发育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宝宝的坐、站、走,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随着身体的发育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家长不应该过早地训练孩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1、3个月大的宝宝,可以抬头;
2、4~6个月的宝宝可以翻身;
3、7~8个月可以爬行;
4、9~10个月可以慢慢扶着栏杆站起来;
5、12个月,1岁之后,可以扶着栏杆、手推车走动,或者脱离辅助,自己走动。
当然了,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生长发育也是有差异的,家长们不要单纯的凭借某个指标去评判宝宝是否正常。
二、宝宝站立、行走过早有什么影响?真的会导致腿变弯吗?
如果家长们拔苗助长,过早地训练宝宝站立、行走,违背了宝宝的发育,确实有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腿型受到影响。
我们大人的骨骼坚硬而富有弹性,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容易骨折。而婴幼儿的骨骼柔韧性强,但是坚硬度差,虽然在外力的影响下不容易骨折,但是却容易变弯、变形。
宝宝下肢、脊柱发育尚不成熟,过早的站立、行走,下肢和脊柱可能会难以承受超负荷的体重,不仅容易疲劳,还容易导致下肢骨骼弯曲、变形、比如出现“O型腿”或者“X型腿”,如果足弓承受不住,还有可能会引发扁平足。另外宝宝过早走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必须把两只脚分得更开来走路,导致重心影响了步态,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宝宝走路“八字步”明显,走路时左右摇摆明显。
三、如何帮助宝宝站立行走?
一般来说,10个月到16个月左右,宝宝就已经开始准备好站立和行走,如果宝宝的双腿还没有准备这样的活动,一般不会要求进行站立和行走,还是执着于爬来爬去,家长们不要心急,强迫宝宝站立和行走,多数情况下,宝宝准备好了,就自然而然开始站立和行走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超过2岁,走路还不是很好,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
在宝宝慢慢开始站立、行走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宝宝:
1、给宝宝准备能够扶着站立、行走的东西,比如沙发、椅子、手推车等等。
2、保证地板、墙壁的安全,宝宝一开始很容易摔倒,也可能突然就“啪嗒”坐在地上,所以地上最好不要用坚硬的物体,在一些地面上和墙面上可以适当地装上软垫子。另外,在宝宝转换姿势的时候,家长也可以适当扶一下宝宝的腋下。
3、学会诱导、鼓励宝宝。宝宝在脱离沙发、椅子等辅助行走时,可能还没有那么勇敢,家长可以做出伸手抱的姿势,诱导宝宝走到爸爸妈妈的怀抱,但是宝宝脱离沙发和椅子走路的时候,扑向爸爸妈妈,身体容易前倾,重心不稳,所以家长要及时地接住宝宝,并且鼓励宝宝。
参考资料:
康医生. 小宝宝过早学站立行走会影生长发育吗[J]. 健康生活, 2012(7):20-20.
李文英, 刘一. 大动作能力发展:预备,开始![J]. 父母必读, 2017(7):80-85.
冯如. 宝宝学坐、爬、站、走的要点[J]. 人人健康, 2017, 000(010):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