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吃补养生的4大误区,看看你中招了没

浏览 9

  冬季是最适合进补的时节,人的肾脏、人体的阴津都是属阴的,与自然界的阴气相应,利于滋长,由于知道这个规律,很多人就开始进行各种食补、药补,虽然这些方法都能养生,但是若吃补不当,反而容易进入养生误区,不理身体健康。


  入冬吃补养生的误区

  误区一:地域不分“滥补”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季,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迥然有别。专家提醒,千万不要地域不分“滥补”。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确有作用。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宜清淡甘温之味,如鸡、鸭、鹅等。

  误区二:老少不辨“蛮补”

  由于人有男女之别和老少之异,因而在冬季“进补”之时,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大多体质虚弱,所以适当适量“进补”可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而,小儿生理机能旺盛,正常发育的健康儿童,或生病尚未痊愈的儿童,就不宜“进补”,尤其对一些甘温、温热之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卵等,只适宜于成年人,儿童即使体质弱,也应忌食或少食,反之则有损无益。

  误区三:辨证不清“乱补”

  某人长期睡眠不好,白天精神疲困,认为自己体质差,自服人参、西洋参、参芪大补膏,其量又大,结果出现兴奋、烦躁,失眠更厉害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乱补”,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使冬季“进补”能更准确地达到预期效果,应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食物的属性进行辨证施补。中医按照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平补、温补和清补等类。

  误区四:无虚盲目“求补”

  某老人家平时喜欢吃些补药、补品,有一次感冒了,几天都没有胃口,自认为是身体虚弱,而自行吃了过量的高丽参,以致被送到医院时目呆口张,面赤无神,四肢颤栗,气息奄奄,幸亏救治及时,才能转危为安。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


  推荐冬季进补的食疗方

  1.清蒸鱼

  鲫鱼去鳞、去内脏,刮干净肚子里面的黒膜,在鱼身上切一字刀。将鱼身上抹上盐、料酒、胡椒粉腌几分钟。放入盘中,倒入蒸鱼豉油,放上姜丝、葱丝、红辣椒丝。大火蒸10分钟。锅中放入适量油烧热,浇在鱼身上即可。

  2.红烧羊肉

  将羊肉洗干净剁块。焯去血水备用。 锅内放入适量冰糖慢慢加热至溶化,放入羊肉块翻炒。加入料酒、生抽、老抽,将羊肉翻炒上色。倒进电压力锅,放入葱段、姜片、胡椒粉。加压20分钟后,加入适量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

  3.冬瓜炖排骨

  将排骨剁块洗净焯去血水,冬瓜去皮洗净切方块,香菇洗净,炒锅倒油爆香葱姜大料,放入排骨翻炒片刻。加入适量的料酒和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小时。再倒入香菇和冬瓜炖30分钟,最后加少许盐、少许鸡精调味即可。

  4.黄芪当归羊肉汤

  羊肉洗净,锅中放入橘皮,煮沸之后就将橘皮捞起来丢掉,然后再放入几个橘皮继续煮,重复3—5次就可以去除羊肉的膻味。当归、黄芪、党参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葱、姜洗净,分别切段切块。将羊肉、当归、黄芪、党参、葱、姜以及料酒进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

  5.麻条山药

  取鲜山药250克,熟芝麻粉30克,精制植物油、白糖各适量。先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4厘米长的段,再改成1厘米宽的条,要求整齐。炒锅上中火,放油烧至五成热,下山药条炸透,倒入漏勺。炒锅留少许底油,将白糖下锅烧开,炒成液状能拔出丝时将山药下锅,颠翻挂勺糖汁,将芝麻粉撒上,装在抹油的盘中即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