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原因与常用方法

浏览 9

中药材采收后许多品种尚不能直接入药,必须通过一些不同方式的加工和炮制才能够作为临床药用使用。那中药材为什么要炮制呢?中药炮制又包含哪些炮制方法呢?

一、中药材炮制的原因

因为有些药物因毒副作用大,药性剧烈,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如醋制甘遂,酒炒常山,姜汁制半夏,都能降低其毒副作用。中药通过炮制加入适宜的敷料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和趋向。如款冬花、麻黄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功效;柴胡醋炙后能增强入肝经、疏肝理气的作用。知母、黄柏用盐制后可增强入肾经、泻肾火的作用。

中药炮制后有的药还可以改变其性能,以适合病情的需要。如地黄,生用是苦甘、性寒,功在凉血;若反复蒸晒后药性就转变成甘、微温,而以补血见长。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专用于补益肝肾。

有些中药炮制后,是便于制剂和贮藏。矿物类、介壳类药材质地坚硬,必须经过煅淬粉碎处理,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便于制剂,如醋淬自然铜、代赭石、煅龙骨、煅牡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经修制后,再经晒干、烘干、炒制等处理,使其不易霉变、腐烂等。动物类药或其他有特殊气味的药物,服用时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将此类药物加敷料炒炙等方法处理后,可除掉不良气味,如五灵脂经醋炙后可消除腥臭气味,僵蚕经麸皮炒后,可除去不良气味。

因为中药中有许多有效成分,需要经过炮制才能提高疗效,使有效成分更多地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另外一些有毒的药经过炮制后,它的毒性会减少,对人体的副作用也会减轻。所以有一些药没有经过炮制是不能随便应用的。弄不好会使人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死亡。现在有许多人对中医药的认识不足,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不会有什么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其实中药的毒副反应应用不当也是相当厉害的。中药的炮制大体分为:浸泡,水煮,沙炒,油炸,淬火。有一些中药还要加入一些辅料进行炮制,如用醋,用蜂蜜,用姜汁,用白矾,用童便等浸泡炒制。

二、中药炮制的方法

首先是要修制,也就是将中药材经过纯净、粉碎、切制等工序,为制剂、贮藏、调剂等进行炮制做准备工作。就是要首先清除中药中的杂质,如厚朴、肉桂刮去粗皮,党参、桔梗去芦头,石苇、枇杷叶刷去绒毛。然后将药材用水处理后使其软化,将其切成片、丝、块、段等规格,如茯苓宜切薄片,陈皮宜切丝,白茅根宜切段,葛根宜切块。有一些药物需要粉碎,如珍珠母、石决明需要粉碎,便于煎煮;琥珀、珍珠粉研末便于吞服;鹿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便于制剂或服用。

有些药物炮制需要使用水和其它液体来处理。如用水和液体将药物辅料闷一闷的,称为润法。它可以使药材内外的湿度均匀,便于切制,如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淋润荆芥等。有些药需要放到水中反复换水,漂洗掉药中的盐味、腥味和毒性成分,如用水漂昆布、海藻等的盐分、水漂紫河车(胎盘)去腥味。也有些药物要用水飞法来处理。需要将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类、贝甲类药物,根据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用水将药材中极细的粉末分取出来,如飞雄黄、飞朱砂、飞珍珠粉等。

由此可见,中药的炮制是非常复杂和认真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炮制的好坏对于疾病治疗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医家所制定出的炮制方法,虽然当时并不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出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改变,但是在临床中的运用却能够明显体验到药效的增加和毒副作用的减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