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病人:姑娘,我不怕疼,你扎多少针都不怕

浏览 11

广东医疗队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综合一区 李婕茹 日记

2020年1月4日凌晨三点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几位战友一起走在通往武汉汉口医院的路上。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来到武汉后,我们很快就建立了革命的友谊,彼此守望相助。

微弱的路灯,一阵阵刺骨的寒风,静得可怜的马路。这一切并没能阻挡我们赶往医院的脚步。虽是寂静的寒冬,但也没能改变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念,武汉依旧是一座有温度的城,我们都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大地即将复苏,一切美好就在前方。

路上我们一如既往的不断加快脚步,生怕前一班的战友会等太久,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知道穿着防护服工作几个小时是什么滋味。但我们在不断加快脚步的同时,还会互相提醒一会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等时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护理患者。我们组的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陈丽芳,芳姐在不停的叮嘱我们一定要小心,保护好自己,如有不适或有困难跟她说,她想办法。

很快,我们来到了汉口医院,我们迅速有序的做好防护工作,穿戴好防护服等。进入病房前我们互相检查了一遍。走进病房,我看见安静的走廊,心里踏实了很多,因为病人能安静入睡,表示当前病人的生命体征都是比较平稳的,我们广东医疗队所有成员的付出有了成效,再辛苦都是值得的。即使现在病人情况比较平稳,但我们一刻都没有松懈,交班时我们认真记录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反复确认。接班后我们不断在病房里徘徊,密切观察着每个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此时我们是最温柔的时候,说话轻声细语,动作轻柔,生怕把病人吵醒。

由于病区的供氧不足,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加用氧气桶的。我身高有166cm,女生中不算矮的,氧气桶差不多跟我一样高,而且笨重无比。刚开始换一个氧气桶,我们都要几个人一起,如果是男生就好一点。几天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了技巧后,女生两个人就可以迅速的换好了,厉害的一个人就可以。虽然掌握了技巧,但经常一个班最少都要换十几个氧气桶,我们经常都是汗流浃背的。但看到病人经过氧疗后,血氧饱和度都在上升,我们流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天渐渐亮了,我们要开始准备为病人抽血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我把治疗车推到阿姨床前,轻轻把阿姨拍醒,跟阿姨说道“阿姨我们准备要抽血了”,阿姨睁开眼睛第一时间对我微笑,虽然此时我的护目镜已经有雾了,看得有点朦胧,但我依然能看到阿姨的微笑是很亲切的。阿姨深吸了一口气,缓慢的挪了挪身体,然后亲切的对我说“姑娘辛苦了,为了我们你们一夜都没得休息,太感谢你们,谢谢!谢谢!谢谢!”阿姨一连说了几个谢谢。

我透过起雾的护目镜隐约看到一双泛着泪光的眼睛。我没敢多说,怕自己控制不住,感动得哭起来。我对阿姨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不辛苦,我们准备一下抽血吧”。阿姨回答到“我现在这样躺着方不方便你抽血呀,我要不要再躺过一点,我不怕疼的,扎多少针都可以”。听到阿姨这样说我有种莫名的伤感。如果在平时我很有信心做到一针见血,但现在……戴着起雾的护目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双手戴着几双码数偏大的手套,我真的没用信心。

我没有立刻回答阿姨,我拿过止血带在阿姨手上绑上,细找了一轮,终于找到了一根弹性还可以的血管,然后对阿姨说“阿姨您这里有一根还不错的血管,应该可以的”。阿姨笑着说“阿姨年纪大了,血管不好,没关系的,扎多少针都不怕”。虽然我找到了一根还不错的血管,但我下针时还是会有点紧张的,生怕一针没扎好,还要扎第二针,甚至第三针,因为我知道扎针是很痛的。幸运的是,我是“一针见血”的,看到血流进试管时,心里真的是无比激动,激动到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是我工作5年以来,有过无数次“一针见血”的经历里最特别的一次。

驰援武汉不知不觉已经十一天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重生的希望,看到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我相信胜利就在不远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同在!

(通讯员:郝黎、张蓝溪、靳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