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浏览 12

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高、治疗难度大,且一旦患病难以根治。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即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提早预防,通过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未雨绸缪,提前为自身健康增添一道“绿色屏障”。

心脑血管疾病概念广,一级预防最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多、情况复杂,通常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均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而预防也分为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指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前,尽可能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即防止第一次病发;二级预防指心脑血管疾病已病发的患者通过治疗后,如何避免再次病发。由此可见,一级预防尤为重要,可从根源上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要合理,“堵不如疏”

心脑血管疾病从饮食方面预防究其根本就是饮食清淡,但切勿一刀切地解决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应有阶段性的减少高脂肪类、动物内脏、油炸类、膨化类食品的摄入,逐渐增加如杂粮、薏米、木耳、大蒜、红薯等瓜果蔬菜的比重。在饮料上应选择果汁、含糖量低的饮料,逐渐减少含有酒精的饮料。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运动,需小心误区

部分人误以为运动需要在段时间内大量流汗,让身体疲惫不堪,才称得上是有效果的锻炼,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心脑血管疾病忌讳患者情绪大幅度波动,因此应放松心情选择强度低、时间久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为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每天坚持锻炼,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不是指望一步登天,通过几次剧烈运动就能避免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是灾难,但通过良好的生活规律与科学的饮食习惯,能从根源上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的几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