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防治:这5个小重点,得牢记于心了

浏览 21

冬天一波波袭来的寒潮让医院的急诊科愈发忙碌,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心梗、脑梗、脑出血等病人增多,尤其对不少老年慢性病患者,每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关口。高血压病号称“沉默的杀手”,血压高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但增高的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继发的损害,例如形成动脉瘤畸形,或者血胆固醇在内膜下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斑块脱落引发心脑系统的缺血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脑梗等。这些疾病不仅危害生命安全,还极大地威胁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古人说的对:“病向浅中医”、防患于未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重视并加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及慢病管理。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从饮食和营养方面给广大高血压患者给了很好的建议。

什么是高血压?

曾晶介绍说,高血压是一个临床综合征,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成人非同日三次动脉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和舒张压高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顾名思义,是其他疾病的伴发症状或者并发症,例如急慢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狭窄、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病或库欣综合征)、妊娠期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继发性高血压的饮食原则需以原发病为主,同时兼顾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加强生活方式及慢病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日常如何预防高血压病?

曾晶表示,为了减少患高血压病的风险,首先需要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超重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的人的3~4倍,肚子大腰粗(男性≥90cm、女性≥85cm)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合理膳食,饮食有规律、有节制是体重管理的基础。

其次,饮食清淡,饮食要均衡合理。重口味、饮食不均衡,吃得过咸,膳食中钠的摄入量过多、钾的摄入不足、抗氧化维生素摄入不足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第三要戒烟戒酒。香烟和酒精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促进并发症的发生中都扮演着恶人角色,对健康有害无益。

第四要劳逸结合、加强锻炼。精神紧张、体力活动缺乏、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在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曾晶建议,已经诊断高血压病的患者更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而不能擅自按自身感觉不规则服药;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和体检。除了定时作息、劳逸结合、放松心态、坚持体育活动外,饮食上还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选择和烹饪方式方面注意一些细节。

1、低盐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建议成年人一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调查显示,即便在公认“饮食清淡”的广东地区,每日膳食盐的摄入量也在9~12g。实施低盐饮食,除了烹饪中使用量匙控制盐的用量,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少吃腌制熏制食品;烹饪后期放盐,也就是临起锅时再放盐调味可以减少盐的用量;使用蘸料碟,如白切、白灼等烹饪方式可以减少盐的摄入;不用菜汁捞饭可以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量;

除了食盐,还需要减少“隐形盐”的摄入,例如味精、鸡精酱油、蚝油、陈醋等调味酱料钠的含量很高,很多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都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包装食品中的钠的含量也不容小觑。综上所述,尽量选择新鲜食物、烹饪加工简洁、少放盐和酱料是低盐饮食的注意事项。

2、控制膳食总能量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合理的膳食总能量与体力活动及代谢相适应,维持我们的体重在适宜范围。如果体重超重、肥胖或者腰粗肚凸,建议咨询营养医师进行规范的代谢调理和慢病管理,不要自己盲目减肥,甚至乱用一些减肥产品。少吃动物脂肪,例如猪油、牛油、肥肉、肉皮(鸡皮、皮冻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红油火锅里的“红油”是牛油,吃火锅也得悠着点儿。

3、保证营养均衡,不要误信“高血压病人不能吃肉”的谣言。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加有利于降压的营养素如钾、镁、钙等的摄入量,适量增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天每人吃8两-1斤左右新鲜蔬菜(叶菜和瓜菜为主)、1-2个水果,250~500毫升脱脂或低脂牛奶,或者酸牛奶、

4、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黑米、糙米、全麦等粗粮,绿豆、玉米、荞麦等杂粮,绿叶及豆荚类蔬菜,苹果、桃、梨、火龙果、奇异果等水果,这些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建议多选择。

5、戒烟限酒,最好戒酒。烟和酒都会使降压药的疗效降低、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从而引发不良预后。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和管理。不能以为服药后血压正常就“好了”、可以停药,也不必过度紧张焦虑。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进程,人均预期寿命延长,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均衡的饮食,对预防及延缓这些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好好生活,不负年华,不负健康。#医联媒体超能团##健康科普大赛#

指导专家: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 曾晶

(通讯员:田乃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