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组数据,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中若患者表现为疲乏无力、嗜睡、饮食不佳,口周、耳垂、指甲苍白,纳差,以及消化道出血样症状应引起重视,可初步考虑为贫血;同时,可靠实验室检查结果辅助诊断,如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即可诊断贫血。
贫血诊断依据
贫血的诊断标准:首先要确定头晕乏力、眼发黑不属于贫血的诊断依据。医生不仅需综合分析患者是否有过病史,还需结合检查,来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大小、浓度等相关方面来确诊。
贫血诊断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依据血红蛋白含量,贫血可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血红蛋白<30g/L为极重度贫血,30~59g/L为重度贫血,60~89g/L诊断中度贫血,90~120g/L为轻度贫血。
(2)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含量、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如显示的数值较低,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血清铁蛋白;
(3)细胞体积较大、血红蛋白含量浓度较高,则说明患有大细胞性贫血。
(4)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血清铁蛋白低于正常。若既贫血又缺铁,则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骨髓检查
骨髓检查只针对于某些类型的贫血。患者在进行骨髓检查时,不能忽视骨髓取样带来的局限性,如骨髓检查的诊断结果与血常规出现矛盾,应采取多部位骨髓检查。
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
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可能引发疾病,因此贫血的病因诊断极为重要。
(1)缺铁性贫血应做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
(2)失血性贫血应采取原发病检查;
(3)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造血原料的缺乏,即叶酸和B12的缺乏的原发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