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虽然抑郁症的治疗随着科学的进步也提高了不少,但不少抑郁症患者用药常存在一些误区,极大地影响了疗效、甚至带来毒副作用。
这些用药误区主要有:
误区一:经验用药
有的抑郁症患者看别的病友治疗效果好,或者听别人介绍某种药物治疗效果好,就跟着别人服用,根本不遵守医嘱,也不向医生咨询。
其实每个人对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反应大不相同,性别、年龄、身体情况、病症首发或复发、以往及目前用药情况,甚至患者及家属的喜好及经济能力都会影响治疗方案。
所以,患者及家属应与医生做好沟通工作,量身订制治疗方案来保证最佳疗效。
误区二:随意用药
不少抑郁症患者用药比较随意,常常不规律服药,要么减少剂量,要么漏服药物,一旦几天不见效果就自行停药。抗抑郁药常在足够剂量下服用4—6周才能见效,在8—12周内病情才能得到改善,所以服用剂量不足、漏服都会导致疗效不佳,浪费时间和金钱,延误病情。
患者本人可能受病情影响无法保证这点,此时家属应加强督促,比如上好闹钟,把相应剂量的药物提前放入药盒,每次看患者服下。
误区三:多药联用
不少病人和家属错误地认为用药种类越多治疗效果越好、显效的时间越快,因而采取多种药物一起服用。
其实,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并不会有相应倍数的功效,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产生的几率。一般只有在足量、足程治疗和换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联合用药。
误区四:超量用药
一些患者为了尽快减轻痛苦,不听医嘱,或者错误理解医生所说的足量用药,开始就大剂量服用。足量用药并非是一开始就足量,不代表使用的药物剂量在全程中都是一定的,而应该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对服药的抗拒。
误区五:害怕用药
一些患者过分关注药品说明书,看到说明书上诸多的药物不良反应,还没有用药就被副反应吓倒。往往刚刚出现副反应,就联想到药物中毒,把药物副作用当成毒作用,害怕吃药以后不但治不好老病,反而增添新病。
加之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比副反应“跑”得慢,一般在持续服药14-20天以后才会出现疗效,而一些药物副反应如恶心、厌食等却从一开始吃药时就已显现,因而害怕用药,不接纳药物副作用,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六:见好就收
一些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认为症状好转了就是痊愈了,加之错误地认为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往往症状缓解后马上停药。
殊不知,抑郁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突然停用抗抑郁药易导致抑郁反复,病情加重;而且突然停用抗抑郁药易产生撤药反应,如头痛、睡眠障碍、恶心、易激怒等。
一般来说,抑郁症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三个阶段,在急性期治疗后,还应保证巩固期、维持期两个阶段的治疗,不能见好就收。
对于初次发病,药物在服用2—3周后开始起效,6—8周后则可以让患者恢复到正常的情绪状态,这两个月为治疗期,之后继续服药6—12个月来巩固疗效,如果病情一直稳定,就可停药;若治疗结束后病情再次复发,则巩固期需要2—3年;如果发作3次或3次以上的患者,就要终身服药。
抑郁症患者了解了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避免病情反复发作,及时使抑郁症病情得到治疗。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