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

浏览 19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开篇第一回就写下的诗句,下面,我们一同去看看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贾宝玉”在人们眼中的形象吧!

  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第一篇:我眼中的贾宝玉】

  初识宝玉,是在无意间人们对《红楼梦》的讨论中,作为一个旁听者,就觉得他很痴情,懵懵懂懂地就不知道什么了……

  看似偶然实为必然的一个机会,《红楼梦》在必修二中出现,借此机会也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楼梦》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故事中心却是围绕着他――贾宝玉。

  他是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新人,新在对待女性的态度,那份尊重,那番爱恋,那种纯情。

  活在被二十多个女人包围之中的贾宝玉,爱着她们,被她们的美丽和聪慧所吸引,他和她们在大观园里一起玩乐,一起享受着生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女儿国”。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她们,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明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些话从一个大户人家的男儿口中说出来,确实会招来许多的不满与指责,所以家人骂他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也就不足为奇了。但现在看来,其意义是“跨时代”的,他可以倾听女性的感受,他可以关爱他遇到的每一个女孩,他可以为自己的丫环俯下身子,捡起打翻的盆,爱抚刺疼的手,他甚至可以让大雨淋湿自己而庇护身边的姑娘。他用他的行动在定义着“爱”的全新概念——尊重,负责。这并不是来自理性的认识,而是来自直接的感受。

  鲁迅说他:“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曰甚矣”。也许正是把她们每一个人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挂在心头,把每一个女人的悲剧都放大一百倍苦苦地吞咽、承受,才导致他“爱博而心劳”,才被漫骂为淫魔色鬼,祸障孽胎”。

  宝玉,不简单啊!

  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第二篇:我眼中的贾宝玉】

  说起贾宝玉,那可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天下哪有这么女性的公子哥,在我眼中,贾宝玉是个男儿身女儿心的稀奇人物。

  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人视作“奇异”,周岁时抓阄,他竟然只抓了胭脂,这举动惹得父亲很不高兴。长大后他竟然说出了“女子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庸碌辈”等话。在当时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宝玉的人生理想也不过就是在女孩子里混,得过且过而已,他认为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父亲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以此化解皮肉之苦,他完全把女性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人,爱惜、尊重她们,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但人生不是事事都尽如人意的,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围绕在自己身边,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把她弄到园子里,结果被袭人给说了一通。在园子里,他是四处讨好女孩子们,不管她是姑娘还是丫鬟,结果却讨好错了人,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宝玉不懂得爱惜别人就是相互成全,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当贾宝玉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孩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不需要知道,否则……然而父亲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起任何作用。

  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发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的事物。在这之后,宝玉对女孩子更加爱惜了,但是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知不觉,他竟恋上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爱得那样深沉。宝玉是个不关心经济学问,仕途前程的人,他不喜欢总是把大道理挂在嘴边的宝钗,他喜欢的是能和他共同感知生命之美的黛玉。

  在我眼中,贾宝玉其实也是个可怜之人。他好像从不和女孩子生气,但是他总是无奈地被心上人误会,到了黛玉要死的时候,她还在误会宝玉。最后,挚爱成心事终虚化。

  《红楼梦》里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是悲的,最悲的莫过宝玉,他一生都是在女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中度过的,到头来,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他所有的爱与怜惜。

  宝玉,他就是我眼中的一滴泪,书到最后,宝玉的心碎了,我的泪落了。

  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第三篇:我眼中的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是爱情、婚姻悲剧的中心人物,是全书众多矛盾的焦点,也是作者热情讴歌并寄予理想的人物。

  但我眼中的贾宝玉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是贾府的希望,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娶一个“德言工貌”的妻子,继承家业。这是作为贾府未来一家之主的职责所在。而他全然不顾贾府的未来,只做他的“富贵闲人”,而贾府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人身上,注定了贾府未来的悲剧。

  贾宝玉也是个软弱的人。每天生活在以他为中心的“女儿国”里。整日与“水作的骨肉”的女孩子混在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着,哪来阳刚之气?不学无术,无“一技之成”也是必然。

  曹雪芹竟然歌颂贾宝玉:无视封建的伦常和秩序,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和民主思想。但我却不认同,只是因为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大观园,对女儿们关怀备至”就认为他有平等意识?他如果真的关心这些女孩,他为什么不可以牺牲小我,顺从封建礼教,考取功名,继承贾府。然后给大观园里的女儿们一些钱,还她们自由身,岂不更好?

  作者歌颂他不满“金玉良缘”,只求“木石前盟”,有全新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贾宝玉是真的只求“木石前盟”吗?贾宝玉其实也希望“金玉良缘”,其实他特别花心,黛玉可能就是因为他的“博爱”而伤心死的。如果他真的钟情黛玉,为什么还整天跟其他的女孩子厮混在一起呢?

  还有宝玉想看宝钗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可见他对宝钗动心了。这如何不让黛玉嫉妒呢?他如果真的深爱黛玉就应该了解黛玉的性格。难道他不知道黛玉性情率性,孤高自许,曲高和寡,将他宝玉作为她惟一的知己,将自己的希望和生命交付给宝玉吗?他为什么还让黛玉误会,让黛玉伤心呢?

  有人说黛玉的悲剧是她内心世界的矛盾和她与生俱来的感伤气质、病弱之躯导致的。其实也有宝玉的原因,如果宝玉专一,又风趣幽默,兼具乐观向上,黛玉又何来感伤?而黛玉的病弱之躯其实与她的性格有关。而黛玉之死其实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出现一个专一、幽默、做事果断的宝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宝玉如果真的爱黛玉,他可以为爱而选择离开贾府。但软弱的性格让他依赖着贾府。不愿放弃优越的生活,

  宝玉的悲剧不值得同情,更是因为他对待宝钗的态度。宝钗有什么错误?他不喜欢宝钗,可以不娶,既然娶了,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什么要让宝钗“守活寡”呢?为什么要造成宝钗的悲剧呢?

  宝钗的悲剧和黛玉的悲剧都是因为宝玉而起。

  所以如果最后他不出家,他就不是宝玉了。因为选择逃避就是他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这样的处事原则也与他生活在“女儿国”息息相关。

  所以我不太喜欢他。我也不喜欢《红楼梦》悲剧式的结尾。我心目中的《红楼梦》的结局是一个风趣、幽默、敢做敢为的宝玉与兼具黛玉、宝钗二者优点的女子在一起。当然,这样的结局太过理想。

  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第四篇:我眼中的贾宝玉】

  大观园中有一大群美人,她们处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女儿国,而贾宝玉则是这个女儿园中惟一的男性公民。这个园中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诗,极有享受和自由。

  贾宝玉真的是“美玉无瑕”吗?

  有人说是,因为他不谙世事,他尊重女性,把她们当人,跟她们玩闹,与她们相处亲切,不分等级。他对人对事总是情入三分,对己总是随波逐流。他身上没有仕途功名的牵挂,没有世事的污浊,更多的便是情。所以,讲他公子多情,美玉无瑕。

  有人说不是,因为他毕竟也是封建家族中的一分子。就算是再美玉无瑕,也终究会有些瑕疵的,就好比在处理金钏丫头这件事上,他害金钏被罚被打,自己却见“王夫人醒了早一溜烟跑了”,可见他不负责任,最后金钏落下了投井的悲剧。

  贾宝玉不是完美的,但相比之下他要比在同一时期的男子强上百倍。

  在读《红楼梦》时,有时觉得宝玉真有意思,太傻或太痴了,这也许只是当时片刻的想法,之所以会有此感觉,就是因为宝玉与别人不同,按黛玉的话叫“狂病”。袭人的话叫“呆病”,而警幻却说他“痴儿”,狂、呆、痴也应了宝玉独有的性格。

  宝黛的爱情当真叫人心痛,他们爱得小心翼翼却又明目张胆,爱的情真意切却又人仙殊离。说宝玉钟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他对林妹妹始终喜欢没有变心,他为她痴为她病为她流泪,这足以证明;有人认为他既钟情林妹妹却为何还要去沾惹宝钗,最后宝钗有了胎,自己却独去空门。

  这一切都可惜在宝玉他是个情种,钗黛各有各的美,却终不得两全。

  在贾宝玉的生活中还穿插入一个叫甄宝玉的人,这其中也许另有玄机。“贾宝玉,甄宝玉”暗喻“假宝玉,真宝玉”,到底何为真,何为假?也就不了了之了,只能借曹雪芹的一句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世间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梦醒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对贾宝玉的看法随笔【第五篇:我眼中的贾宝玉】

  贾宝玉生下时口中含的那块玉,是女娲补天时遗漏下的一块石头,而《红楼梦》“满纸”的“荒唐言”也就由此展开……

  初降凡间时,口中衔玉的他,早已被冠上了“贾府接班人”的帽子,被人们寄予了沉重的希望,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和自己身边的“姐姐妹妹”们每天嬉笑打闹,只求她们同看着他,只想为她们做点什么,最后让她们守着自己死去。在命运的安排下,他见到了与自己前世有盟的黛玉,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只有黛玉才是真正懂他的人。薛宝钗、袭人、史湘云都曾劝他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这些,黛玉从没说过,这更加表明了他们思想、立场的一致。在那样的一个封建社会里,在那样的一个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宰的封建社会里,贾宝玉却“反叛”的与表妹黛玉自由相恋,他把心都“掏”给了黛玉。可不幸的是,只因他有玉,便需要金来配,于是他红线的那一端系的是宝钗而不是黛玉;而黛玉,她的病自从她起身进入贾府,见到宝玉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痊愈,就注定要为宝玉伤尽一生的心、流尽今世的泪,就注定无法再离开宝玉。可是他们的感情却让贾府的领导人们感到恐慌,便急急忙忙让宝钗嫁给宝玉,让“金玉良缘”去阻断“木石前盟”,结果是,他们成功了,随着木石前盟的断裂,黛玉带着无尽的悔恨与伤感,在留下一句“宝玉,你好……”后匆匆离去了。曾经的那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也随着黛玉的命陨而成为了事实。

  拥有贾母的宠爱,“无人敢管”的特权,宝玉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同时,他所信任、倾心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远去了:在王夫人的过分关心下,金钏跳井而死;在袭人的搬弄是非下,四儿以及很多丫鬟都被赶出了大观园,而曾为他深夜补裘的晴雯更是惨死在家中。他曾经十分信任的袭人姐姐现在却这样伤害了他,他痛不欲生,好在他还有他那个“神仙似的”林妹妹,可如今,她,也死了。这下,宝玉再也无法忍下去了,于是,他爆发了,彻底的成了真正的叛逆者,真正的“孽根祸胎”。

  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悲剧的凡间生活……

  贾宝玉——封建家长眼中的叛逆者,史湘云眼中的“爱哥哥”,绛珠仙草眼中的神瑛侍者,黛玉唯一永远的知己!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