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三李李因笃简介 李因笃是怎么死的?

浏览 22


  李因笃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与李颙、李柏合称为“关中三李”,在经学方面有很高的教育。

  明崇祯五年,李因笃在陕西富平县出生,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学者,是明末关学儒宗冯从吾的得意门生。不过在李因笃出生两年之后,其父李映林就因为患病去世。也是在这一年,由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攻占富平,韩家村被围,祖母杨氏带领族人八十一人自焚而亡,全了忠君之气节。

  当时李因笃正好和弟弟李因材随母亲去了外祖父家,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家烧的一片灰烬。于是母子三人,此后唯有借居在外祖父家。

  李因笃的外祖父,也是一位有才学之人。在李因笃小的时候,使李因笃得以受到良好教育。而李因笃自幼聪慧,很有天分,五岁的时候开始就学习经史,而过目不忘。七岁的时候,取其父遗书及冯从吾小像言:“此孔孟真传,若父畴昔之潜心从事者也,小子从此自励,若父为不亡矣。”李因笃于是继承父志,昼夜学习,手不释卷,“八岁能文章,出语辄惊人”,八岁中县试第一,入庠学习,时人称之为“神童”。

  有这样的天分,李因笃却完全无心于科举之学,开始专心求学,“以力追先贤”。

  崇祯十七年,明朝被李自成覆灭,不久之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又败于清军之手。于是北京就落入清军手中,清朝开始统一中国的作战。当时李因笃十三岁,却也感于亡国之痛,立志反清复明。

  顺治五年,十八岁的李因笃外出游历。顺治六年,在苏生紫、赵一鹤的推荐下,到代州知州陈上年间担任塾师。后来陈上年调任雁平道,李因笃也跟随前往,与昆山学者顾炎武、太原傅青主、粤东屈大钧和他结为至交。

  此后李因笃与顾炎武两人,在陈上年的庇护下,开始召集四方志士,垦荒种田,以图复明之举。康熙六年,陈上年离职,李因笃携妻归家。康熙七年,顾炎武卷入文字狱,李因笃等人多方奔走营救。

  康熙十七年,清政府延揽人才,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缓和与汉士族的敌对情绪,开博学鸿词科、诏举文行兼优之士。李因笃当时早就是四方闻名的学者,曾经与顾炎武等人以布衣之身,引四方名士隐从,所以当年就受到内阁学士项景襄、李无馥、大理少卿张云翼等人的举荐。

  康熙对他也早有闻名,称李因笃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无锡严绳孙为“四布衣”,“必欲致之”。上令下从,康熙有这样的想法,下方的官员自然会尽力满足。李因笃因此受到当地官员的百般催促,希望他能尽快上路入京,参加考试。

  李因笃对此多次拒绝,甚至以死相抗,最后还是在母亲的劝说下,才动身前往北京。康熙十八年,李因笃扶病参加考试,最终通过考试,得以授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奉命纂修晚史。

  李因笃没有入朝为官的想法,所以以母老孤丁,无所依托为由,屡次具呈具疏,先后上疏陈情37次。最后康熙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李因笃离职归家。

  李因笃回到家乡之后,四处讲学,将理学思想传播四方,名下弟子无数,成为一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康熙二十八年,李因笃患脑瘫之疾。尽管他说话艰难,但是却仍然不放弃读书。康熙三十一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