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0岁,2009年6月16日初诊。
症候:腹胀、便溏1年。来诊时手足凉,畏寒,偏头痛,口苦,心中急躁;经前精神不好,白带多,易倦;脉滑弦沉,舌胖苔白,根部有剥脱。
经络诊察:手足太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
选经:太阴经、任脉。脾虚肝乘。
选穴:针刺太白、太渊,气海(使用TDP治疗仪)。
治疗1次以后便溏有好转,但若饮食不洁会偶发作。再巩固疗效3个疗程便溏基本缓解。
医案解读
本案经络诊察发现太阴经异常。太阴经为三阴之表,主开,可缓慢地灌渗营养物于全身,亦接收、排除代谢物,能化湿。若太阴经异常,太阴运化、行气化湿功能受阻,或手太阴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不能宣发脾气,脾气不升、肺气不降,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行,则会有一系列的太阴经虚的现象。如:腹胀、便溏、易倦、手足凉等。由于患者亦有偏头痛与口苦,诊为脾虚肝乘。患病日久,属虚象,则取太渊、太白、气海。
太渊为手太阴经之原穴,进针要缓慢、试探地钻进去,能温阳益肺气、调气利水。太白为足太阴经的原穴,脾经的输穴、土穴,为本经的本穴,在第1跖骨头后缘,赤白肉际之间,是一个非常小的缝隙,能温补脾气。两穴相配有较强的温阳益气的作用,补益肺脾。太阴经气机失调,肺气不降,脾气不升时可考虑用。这组对穴不仅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病,还可治疗所有太阴经虚象的病,如能治久咳、身肿、尿频、尿少。
又因患者气虚,取气海补气。总之,用太渊、太白为主穴治疗4次,便溏已明显好转。
另患者的腹泻由于饮食习惯不良,时好时坏,但仍逐渐恢复。在治疗过程中随症候的变化取以下穴组:
一是太渊、太白:脾虚,慢性脾胃病。温阳益气、益肺健脾化湿。
二是三个里(手足三里、建里):温健脾胃。慢性便溏属虚性者,取本组腧穴。
三是手足三里加中脘:中脘为胃的募穴,调理本腑,排除胃的代谢物、废物,偏泻胃;建里偏补。
四是手足三里加天枢、肓俞:腹部腧穴的选择性弱于四肢的腧穴。天枢可调理足阳明胃经的气血,有转输的功能。肓俞为足少阴肾经穴,与天枢在同一个水平线,可调理肾经的气血。
五是脾俞、胃俞:因给患者当日灸太阳经的腧穴治疗后背酸痛(膏肓、天宗),针此两穴较方便,亦能温阳行阳。(王居易)
(责任编辑: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