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浏览 8

中医外治法是通过物理刺激或药物作用于经 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达到防治疾 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甚至早于内 服药物,成为我国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早在 《灵枢·痈疽》中就有记载,曰 “发于腋下 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 之,涂以豖膏” ,即应用豕脂调制成的软膏涂擦治 疗疽症 。《周礼·天官》有外治法治疗肿疡类疾病 的记载,曰 “疡医掌肿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劀杀之齐” ,即医师应用药物外敷治疗肿疡。近年 来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外治法在直接消瘤,改善 癌痛,控制胸水、腹水及减轻手术、放疗、化疗不 良反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1 中医外治法抗肿瘤作用机制

1. 1 经络传导

经络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沟通表 里、运行气血、输送营养,维持体内脏腑、四肢百 骸、皮肉筋骨的正常功能。在肿瘤的治疗方面,经 络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1) 引药达位,使 外用药物循经到达病位; 2) 激发经络穴位的神经- 内分泌- 免疫系统,起到间接免疫吞噬、杀灭及诱 导凋亡的作用; 3) 沟通表里,由表及里,改善脏 腑功能,调和阴阳,充分发挥正气的作用而收到抗 癌效应。

1. 2 通过皮肤、黏膜透入

中医外治法多采用药物进行敷、贴、涂、擦、 熏、蒸、洗、浴等,一部分药物通过皮肤腺体直达 浅层肿瘤病灶,直达靶区; 另一部分可经皮下毛细 血管进入人体内循环系统,在血液、淋巴及其周围 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1 ] 。

2 恶性肿瘤外治法应用现状

2. 1 消瘤腐积

在实体瘤治疗中应用中医外治法可以不同程度 消散肿块,对于体表恶性肿瘤效果尤佳。吴国玉 等 [2 ] 应用土鳖虫、全蝎、血竭、川贝母、姜黄、 大黄、黄柏、陈皮、甘草、天南星、苍术、厚朴各 10g,研磨打粉制成调味金黄散,与顺铂注射液 10mg 调匀外敷患者体表肿瘤部位,用药 30 天后, 30 例患者抗瘤疗效总有效率为 50%。周尔富等 [3 ] 应用生大黄液每天 2 ~ 4 次外敷患处治疗体表癌性 溃疡,用药 3 周后评价溃疡面积、出血、渗出情况 的疗效,结果显示有效率为 55. 55%。汪德家 [4 ] 应 用主要成分为生草乌、生川乌、天南星、穿山甲、 麻黄、桂枝、赤芍、透骨草、白芥子、莪术、皂角 刺等的七生解凝膏配合化疗治疗癌性体表肿物 36 例,按 体 表 肿 物 面 积 评 价 疗 效,总 有 效 率 为 88. 88%。张益明 [5 ] 用中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 薏苡仁、五倍子、瓜蒌仁、延胡索各 30g,丹参、 苦参、红藤、白及各 15g,土鳖虫、木香、乌梅各 9g,八月札 5g,壁虎 4. 5g,甘遂 1g,水煎 200ml 保留灌肠每日 1 小时,治疗直肠癌 26 例,总有效率为 92. 9%。分析基本方主要由 4 类药物组成, 抗癌类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等; 止痛类 如乌药、没药、乳香,通过活血行气、化瘀解毒达 到止痛目的; 清热解毒类,常用大黄、黄连、黄 柏、败酱草、金银花等,药理学证实,这类药物具 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感染; 燥湿敛疮类如 五倍子、苦参、重楼等,对渗出性皮损起燥湿收敛 消肿作用。

2. 2 癌性疼痛

癌性疼痛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镇 痛类西药疗效确切,但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 性、时效短等缺点。中药外敷控制癌痛效果好,药 效发挥缓慢,作用持久,副作用小,应该早用久 用。止痛药膏处方多应用药性猛烈、渗透力强的药 物,并常应用有毒药物,以求直达病所。李佩文 等 [6 ] 提出将癌痛分为瘀痛、结痛、气痛、饮痛四 类,根据疼痛部位不同,选药亦颇有差异,如胸痛 常用白芥子、薤白、荜茇、牡丹皮、细辛、乌头等 熬膏外敷,胁痛常外用桃仁、青皮、柴胡、香附、 佛手等熬膏外敷,腹痛常用乌药、川椒、小茴香、 三棱、天南星等熬膏外敷。周焕荣等 [7 ] 应用盐酸 曲马多片联合中药止痛贴 ( 马钱子、草乌、川乌、 罂粟壳、冰片熬成膏药) 外敷疼痛部位控制癌性 疼痛,有效率为 95%。曲鑫等 [8 ] 应用四黄水蜜 (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乳香、没药、蜂蜜) 外敷癌痛体表投影部位治疗 45 例癌症爆发痛,总 有效率为 84. 4%。此外,针灸具有良好的止痛效 果。张惠玲等 [9 ] 应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 晚期食管癌患者疼痛,治疗组应用平补平泻法针刺 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涌泉及百会、人中, 同时联合止痛膏 ( 生附子、天南星、没药、乳香、 穿山甲、皂角刺、冰片、山慈菇、壁虎研末醋调成 膏) 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曲马多片及硫酸 吗啡缓释片止痛治疗,治疗 10 天后结果显示两组 疼痛有效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临床应注意,外用止痛中药时应避开皮肤破溃 处,注意斑蝥、细辛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川乌、 草乌等药也可使皮肤破溃或溃疡难愈合; 应慎用大 剂量活血药物在腹腔巨大肿块者皮肤表面外敷,避 免引起咯血、便血、肿块出血等。

2. 3 恶性胸、腹腔积液

恶性腔内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属中医 “悬饮 ”“癖饮 ”“臌胀”范畴 。“血不利则为水” ,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故治疗当以温阳利 水、活血逐饮为法,处方常用桂枝、干姜、肉桂、 葶苈子、甘遂、大腹皮等药物。西医疗法以应用利 尿剂及抽取积液并注入化疗药物为主,易引起患者 电解质紊乱、蛋白质丢失。应用中药外治法可弥补 西医治法的不足。中药外敷腹部治疗腹水,历代文 献均有记载,如 《理瀹骈文》记载牵牛子、牙皂、 木香、沉香、乳香、没药、琥珀调敷脐部治疗水 肿。宋凤丽等 [10 ] 采用温阳消水方 ( 干姜、桂枝、 川乌、党参、厚朴、炒白术、益母草、茯苓、泽 泻、大腹皮、车前子、冰片、紫草等药物研磨调制 成糊) 神阙穴贴敷治疗癌性腹水,每日 1 贴,每 次 4 ~6h,2 周后评价疗效,与常规应用托拉塞米 利尿疗效相当。沈健等 [11 ] 使用行气消胀中药枳实、 厚朴、延胡索、莱菔子研末外敷腹部,并联合螺内 酯、呋塞米利尿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霍志刚等 [12 ] 将消水散 ( 葶苈子、甘遂、大戟、 肉桂、干姜、桂枝等) 外敷治疗恶性胸水收到了 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孙树枝等 [13 ] 以温 阳重剂外敷结合艾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应用细 辛、黄芪、龙葵、肉桂、川椒目、桂枝研细末酒 调,敷百会、大椎、肺俞、膏肓、肾俞穴,后用艾 条灸 10 ~20min,每日 1 次,共治疗 36 例,10 天 为1 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 88. 89%。李佩文 [14 ] 应用车前子、葶苈子、猪苓等中药加入透皮剂制成 消水膏,与西药配合取得明显消水作用。

2. 4 手术及放疗、化疗不良反应

2. 4. 1 多汗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及放疗、化疗后 出现汗出过多症状,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属于中 医学 “自汗 ”“盗汗”的范畴。现代医家多秉承吴 师机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外治基本理论, 给予扶正敛汗治疗,应用敛汗中药五味子、五倍 子。如朱彩虹等 [15 ] 应用五倍子散加减 ( 五倍子、 五味子、牡蛎、冰片按 1 ∶ 1 ∶ 1 ∶ 0. 3 比例研磨 成粉后混合均匀制成) 敷于脐部治疗化疗后汗出 患者,用药后汗出明显缓解。李雪真等 [16 ] 应用二 至丸加五倍子、五味子、知母制成敛汗脐疗膏,治 疗乳腺癌患者药物去势手术后出现潮热汗出的症 状,总有效率达 90%。

2. 4. 2 胃肠道不适 肿瘤患者在手术及放疗、化 疗后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 腹泻等。西药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等 5- 羟色胺 受体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使化疗后呕吐的控制明显 提高,应用中药处理急性恶心呕吐已减少,但中医外治法仍在预防胃肠道反应及恢复食欲方面发挥明 显作用。赵淑丽等 [17 ] 用法半夏、生姜磨粉敷脐治 疗化疗后气阴两虚型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效果 明显。以大承气汤加生白术自制肚脐贴 [18 ] ,或者 单用大黄粉敷脐联合天枢穴点按治疗疼痛便秘 [19 ] , 效果亦可。腹腔、盆腔肿瘤术后最易出现粘连性肠 梗阻,左明焕等 [20 ] 将行气活血药物制膏外敷中脘、 下脘、神阙穴,治疗肿瘤术后局部寒证型粘连性肠 梗阻,总有效率达 94. 6%。亦有报道称,术前用 生大黄、厚朴、枳实、芒硝、莱菔子、黄芪、当归 煎汤保留灌肠,术后以吴茱萸、木香、延胡索、丁 香、冰片制膏敷脐来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 能低下的状况 [21 ] ,效果尚佳。

2. 4. 3 放射性炎症 放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引 起放射性皮肤、黏膜损伤,中医学认为这与热毒侵 袭有关,治疗以清热凉血、化瘀解毒、生肌止痛为 主。有研究者用紫草、青黛、黄连、大黄、乳香、 没药、麻油等制成药油外涂防治放射性皮炎,发现 治疗组皮肤损伤愈合及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 缩短 [22 -23 ] 。荆振海等 [24 ] 应用清毒润喉方 ( 白花蛇 舌草、半枝莲、黄芩、浙贝母、白芍、玄参、延胡 索、生地黄、麦冬、牡丹皮、薄荷) 煎汤氧驱动 雾化吸入防治咽喉部肿瘤放疗后所致急性放射性黏 膜损伤,效果佳。邢俊梅等 [25 ] 应用驻车丸加味 ( 黄连 8g、阿胶 10g,当归 9g、炮姜 4g、甘草 6g、白芍 10g、瓜蒌 10g) 水煎保留灌肠治疗放射 性直肠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66%。

2. 4. 4 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是放疗、化疗治 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头昏失眠、腰膝酸软等,属于中医学 “虚劳 ” “气血虚”等范畴,目前常用艾灸、脐疗 等外治法,选取膀胱经、胃经、任脉、督脉以及足 三里、脾俞、胃俞、膈俞、关元和气海等穴位,以 补脾益肾、补益气血为法,有着较好的疗效。对比 西药的快速升高白细胞作用,中药外治法作用持 久,在白细胞下降之前应用有预防白细胞下降的作 用。如田欢等 [26 ] 应用艾条灸关元、气海、足三里 穴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每次 15min,每日 1 次,连续治疗 14 天为 1 个疗程,结果表明,疗效 与口服鲨肝醇片和利血生片相当。王海峰等 [27 ] 运 用中药脐疗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 80 例, 用肉桂 10g、附子 10g、干姜 10g、当归 5g、血竭 5g、冰片 2g 研细末,每次取 3g 置脐上,24h 更 换 1 次,连用 10 天后观察外周血象,研究结果表 明,中药脐疗明显优于口服药物,并且对用重组人 体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无效者仍有较好疗效。李扬 帆 [28 ] 应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放疗、化疗后 白细胞减少症,应用羊肠线于肾俞、脾俞、膈俞、 气海、关元、足三里行穴位埋线,并配合颈椎至胸 椎雷火灸,疗效优于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 组的患者。

3 问题及展望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学治疗体系中一 种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 “以人为本” “绿色疗法”等现代医疗理念的逐步深化,中医外 治法以其安全、有效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仍存在不 少问题,如中医外治法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疗效观 察方面,缺乏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研究支 撑。常用有毒抗肿瘤中药外用,体内代谢过程、效 应靶点、有效剂量、中毒剂量等研究不够深入。临 床观察研究存在观察样本量偏小且缺乏统一的疗效 标准。因此,建立统一疗效衡量标准,利用现代药 理学研究方法,形成较统一的外用药物剂型、用量 规范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化疗、靶 向、免疫治疗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药的不良反应日 渐显露,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使用的皮肤毒 性,血管生成因子受体抑制剂使用中的高血压、出 血等都对中医药外治法提出新的课题。随着以上基 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研究的规范,困扰中医外治法 抗肿瘤发展的难点将逐一解决,中医外治在肿瘤治 疗领域的使用将会大有作为。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聂奔 付文胜 丁铌 陈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