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HO统计,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折磨。中医外治在治疗癌痛方面有何成效?由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完成的“中医外治法治疗常见癌性疼痛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通过对骨转移癌痛、化疗后癌痛综合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日前,该成果获得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当前,中医药治疗癌痛仍局限于经验治疗阶段,缺乏针对不同病因和中医证型的个体化治疗,因此,针对不同原因的癌痛应采取相应的中医外治,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医外治癌痛的疗效,使得中医外治癌痛的发展更加合理化、多样化和个体化。”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贾立群教授介绍。 外治中药采用体表直接给药的方法,药物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并且可避免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副作用。 为此,项目组针对骨转移癌痛和化疗后癌痛综合征的患者展开研究。首次针对中重度骨转移癌痛开展了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此类患者建立了中医“消瘤散结,活血止痛”的外用中药治疗方法,即采用痛块消乳膏外治技术联合吗啡。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控制癌性疼痛,疼痛缓解率为93.94%,并可以减少吗啡用量,延长疼痛缓解时间。 项目还开拓性地研究了中医外治化疗后癌痛综合征,提出“行气活血、解毒通络”的通络散治疗方法,创建了通络散洗剂外治技术,观测了204例化疗后癌痛综合征的患者,结果表明其疼痛缓解率为88.06%。 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纳入中医临床路径2项,培养研究生13人,论文引用357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12次。并举办4届全国培训班,培训专科医师2000余名,在50余家医院推广。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递交了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计划书,被遴选为全国104个新增项目单位之一。 项目建设依托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将中医药服务送入居民家庭;打造健康楼宇,为渝中区楼宇经济从业人员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对居家老人、学龄青少年、体力型劳动人员和脑力劳动人员等人群健康状况特征进行梳理,开展以老年体质辨识、青少年社会观引导、颈椎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等为主题的群体健康干预。 项目实施4个月来,已与2041个家庭签订了家庭健康管理合约,为3982名高血压患者、1714名糖尿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服务,为9513名亚健康个体建立了中医健康档案和提供健康调理方案,向38个社会机构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叶承莉 胡琳)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旨在完善儿童用药数据,促进儿童用药安全科学合理使用,保障儿童基本用药需求。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担任该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担任主任委员,17名中医药界代表及各卫生计生界代表共计59名委员组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相关专家总结儿科临床用药经验及安全用药数据,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儿童用药指南,对部分已临床使用多年,但药品说明书缺乏儿童用药数据的药品进行组织论证,补充完善儿童用药数据,对保障儿童用药工作提出建议,开展相关具体指导实施工作。
癌性疼痛中医外治法 中医治未病项目
浏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