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能力提高

浏览 8

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中医药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思路方法与评价、临床治疗经验、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许多新认识,积累了许多好经验。 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于1987年派中医医务人员赴非洲坦桑尼亚进行中医药试治艾滋病工作,积累了初步的临床治疗经验。从1990年开始,科技部“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也都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课题。特别是“省部局联动项目”“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及“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专项”的启动,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步阐明艾滋病基本病机 艾滋病患者表现以元气损伤为主要特点:①直接伤元气,损伤肾中精气,这类患者以性传播最多;②首先犯脾,脾气虚弱表现明显,中间夹湿,最后及肾,这类患者以采供血传播为主;③首先犯脾,很快演变为肺脾、肝脾、心脾,从不同的通路向肾转移,最终表现为元气的虚损。 揭示中医证候特征、演变规律 艾滋病不同分期、不同传播途径及不同干预手段对患者症状、病性病位及证型都有影响。艾滋病的基本病机表现为外邪致病、元气虚损,其演变规律是气虚一气阴两虚 阳虚的变化过程。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以脾气虚弱证为主,艾滋病患者以脾肾阳虚证为主。性传播者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为主,静脉吸毒者以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证为主,采供血者以肝胃不和、脾虚湿盛证为主。 明确艾滋病舌脉象特征 经脉象仪分析发现,3414例次HIV/艾滋病患者的常见脉象为弦、沉、迟、数、滑、实、平、虚8种,弦脉所占比例最高,达43.7%,另外滑脉、数脉比例较高,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比例次之。从舌象看,HIV感染者舌淡红、苔薄白、润泽的比例明显高于艾滋病患者;而艾滋病患者舌红少津、胖大、苔厚腻伴齿痕、裂纹比例明显高于HIV感染者。 完善艾滋病疗效评价体系 从临床评价角度,根据患者报告的治疗结局评价、医生关注的治疗评价、实验室指标、生存质量评价等方面,对疗效评价的指标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最终目标是为了完善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以及为中药新药研究开发提供标准。 创建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复合艾滋病猴模型 通过创建脾气虚、肾阳虚证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复合艾滋病猴模型,证实病证复合猴模型的指标体系中具有一些与单纯的猴模型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指标。中医复合模型的实验治疗结果表明:中医辨证干预的疗效优于非辨证治疗;补脾法的疗效并不优于清热法的疗效;补肾法的疗效明显优于清热法的疗效。 初步形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综合方案 1.中医药对延缓无症状HIV感染者进入发病期具有一定作用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中医药早期干预项目通过18个月的临床研究,治疗组有61.0%的患者免疫功能CD/T淋巴细胞计数1年内处于稳定或上升状态。经过18个月的临床治疗,终点事件(艾滋病期)的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初步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报告结局指标测评量表的评分,改善症状体征,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奠定基础,进而降低艾滋病期的发病率。 2.中医药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通过564例临床研究发现:中药免疫2方(扶正解毒、清解伏邪组)对HAART后免疫重建不完全的患者有明显提高CD/T淋巴细胞、CD45RA+等指标的作用,免疫重建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免疫1方(培元固本、扶正益气组)联合HAART干预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可以提高患者CD/T淋巴细胞、CD45RA+和CD45RO等免疫学指标,证明中药免疫1方、2方能够提高CD4+T淋巴细胞水平,促进免疫重建,提高生存质量。动物实验表明:中药免疫1方能改善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恒河猴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病变,提示中药可能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和纯真T细胞,改善胸腺功能,保护机体组织,促进免疫重建。 3.初步形成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及减少HAART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对于艾滋病慢性腹泻,中医药以健脾化湿、温肾收涩法为主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量表积分,显著提高慢性腹泻的临床控制率。对于艾滋病相关痒疹,采用清热凉血祛风和养血祛风止痒的方法,如使用消风散等,具有明显减轻皮肤损害程度、瘙痒程度及减少皮损面积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相应的生活质量。针对目前我国一线HAART药物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运用健脾和胃、辛开苦降与清肝和胃辨证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或改善患者呕吐和恶心等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控制率,从而改善因消化道不良反应导致的HAART依从性差的局面。针对我国常用的一组HAART药物导致的高脂血症,血脂康治疗能明显降低HAART致高脂血症患者的Ch、TG和LDL水平;而中药颗粒剂组在改善HDL方面显示出更佳的优势,这对于越来越多的HAART药物导致的高脂血症继发心血管疾病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中药新药开发 在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方面,目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艾滋病辅助用药的中药新药只有一种——唐草片;已获临床批文的有艾奇康胶囊、克艾特胶囊、复方三黄片、乾坤宁片、艾宁颗粒、艾复康胶囊、复方SH、祛毒增宁胶囊、爱可扶正片、艾伏平胶囊及喘可治注射液等;正在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有艾奇康胶囊、艾复康胶囊、艾伏平胶囊及乾坤宁片等。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能力提高 1.中医药治疗的参与度逐步提升 试点项目的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受益人数逐年上升。从最初的5个省扩大到19个省,累计救治的患者数量从最初的2300余例上升至17110余例。 2.从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初具规模 专门从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机构(科研院所、传染病医院和大学)逐步增加,其中包括46家临床与科研单位、36家传染病医院和研究所及13家大学。 3.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队伍不断壮大 通过“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和“试点项目”共培训8000多人次,建立了一支覆盖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老中青结合的中医艾滋病临床与基础研究队伍,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 4.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文献质量提高 近年来,随机对照试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1986~2010年的158篇临床研究文献报道中,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占近10%。虽然比例仍然比较低,但均为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献。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9项临床试验表明,中医药对某些HIV相关疾病有效,如泻痢康治疗腹泻、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一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稳定或提高HIV/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尽管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难治性疾病,中医药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①探索针对不同病理阶段、不同机会性感染、不同靶点的中医(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综合方案和有效中药;②制订相应的病毒学、免疫学、症状体征和生存质量等主客观相结合的疗效判定标准;③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模式,增加中医药的治疗参与度,丰富治疗手段。(王健 刘颖 何立云 徐立然 李勇 王玉光 符林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