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与治疗 方法多

浏览 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某种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提出更高层次和更高级的需求,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的美容需要不仅是一种高级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自我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不仅使人的精神快乐,生活充实,而且还使人心态健康,进一步到达美观。但是痤疮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面容。妨碍人们对美的追求,甚至导致自卑、抑郁等心里疾病,从外在及心里两方面影响人们的对美观的追求。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散在发生针尖样或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如细小粉刺、丘疹和脓疱,或见黑头,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瘢痕和色素沉着,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多见于青年男女。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西医认为,本病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心理、遗传、及其他微生物感染有关。根据年龄划分,<25岁的患者称为青春期痤疮;≥25岁,且青春期未发病或仅轻微发病的患者称为迟发性痤疮;≥25岁,且青春期连续发病至今的称为持续性痤疮或持久性痤疮。 一、 青春期痤疮 1. 从肺胃论治 中医认为青春期痤疮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胃与大肠热盛,热邪上攻于肺,肺胃蕴热,上蒸于面,肺为娇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此症常由肺部感受风邪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郁阻肌肤而发病,其主要表现为黑头粉刺、红色丘疹为主,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等,中医治疗以清肺胃郁热为主。 2. 从肝论治   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反侮于肺,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气郁结,侮脾生湿,湿热蕴结,乃生痤;气有余,便是火,火灼络伤,本证以女性患者为多见,多数伴有月经失调,痛经等,女性患者易抑郁恼怒,以致肝郁化火冲任失调,肝火挟冲任之血热,上攻胸部颜面,火郁面部则发为痤疮,因此中医治疗以清热疏肝为主。 3. 从心论治   心经有热,郁于肌肤,发为“粉刺”,而反复发作,病疾难愈,乃心经伏热,恋而不去,复遇辛辣油腻之食,或七情气郁化火,增加血热,疮疹则随之而起,治疗以清热解毒、清泻心火为主。 4. 从脾胃论治   素体胃肠有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胃肠湿热内蕴,循经上攻颜面,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脾位于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面部是阳明经所过之处,阳明又为多气多血之经,素体胃肠有热,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胃肠积热或湿热内蕴,循经上攻颜面,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治疗以清热燥湿、补脾益胃为主。 5. 从肾论治   肾为先天之本,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导致肾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虚火上浮于面,火郁发为痤疮。常伴有小脓包、小结节,伴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数或细数,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 二、 青春期后痤疮

青春期后痤疮指患者年龄大于25岁的成人痤疮,表现为青春期起病,持续到青春期后仍不消退,称为“持续性青春期后痤疮”;或表现为青春期后起病,称为“迟发性青春期后痤疮”。以女性发病居多。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表现以炎性丘疹为主,这与青春期痤疮以粉刺为主要皮损不尽相同。 1. 从肝肾论治   中医认为认为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中年妇女肝肾之阴渐亏,或素体肾阴不足,冲任失调,天癸相火过旺,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故其病机火热为标,阴虚为本,其治当滋阴清热。

2. 从心肝脾论治   一部分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特点为:病程较长,迁延难愈,痤疮的程度多为轻至中度,皮损多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多同时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行经腹痛或月经不调,烦躁易怒口干,舌尖多红,苔白或腻脉弦或细或滑,这些患者多由肝郁脾虚湿热互结;肾阴不足于下,心火内生于上,冲任失调所致,故治当养阴清心,调理冲任为主,佐以健脾利湿。 3. 从毒邪论治   素体血热偏盛、肝火偏旺患者,热毒贯穿于本病始终,皮损炎症明显,以炎性损害为主,如丘疹、脓地气故本病病机为热毒奎盛,火热上攻治法应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 综上所述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甚多,且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中医对痤疮的辨证,体现了中医的特色。而我们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重视痤疮的日常护理及注意饮食,注意清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少食甘甜、油炸烩炙、辛辣、肥腻等高热量食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素淡食品以利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及排泄畅通。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多,优势大,效果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