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偏方 中医疗法大全

浏览 8

  百日咳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传染源。潜伏期为7~14日,最长21日,典型病例病程6~8周。临床分期分为卡他期和痉咳期:

  卡他期:指发病至阵咳出现,约7~10日,有低热、流涕、喷嚏、单声咳嗽,3~4日后症状减轻,唯咳嗽加剧,渐呈痉咳状。

  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也可长达“百日”之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以及痉挛性咳嗽终止时,伴有高音调鸡鸣样吸气吼声为主要特征。痉咳时,双手握拳,屈肘,双眼圆睁,张口伸舌,面红耳赤,涕泪交加,头向前倾,嘴唇发绀,重者甚至大小便失禁,直至咳出黏稠痰液或呕吐后,方可缓解。其后可玩耍如常,如此反复发作,一日数次,甚至数十次,以夜间更为明显。痉咳时间较长。患儿可出现舌系带溃疡、鼻出血、眼结膜下出血等。

  中医辨治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关于“顿咳”、“肺咳”等亦与近代之百日咳症状极近似。如“咳而引颈项,唾涎沫,引舌本”,这是百日咳具有的特殊症状。朱丹溪《幼科全书》更突出地指出了“如咳久连声不已,且口鼻俱出血……。小儿咳嗽日久,一连百数十声不止,昼夜如此,面色白光白,目光无神采,气急痰壅,体虚发热,至此则不治”。至明代,医家据其咳嗽阵作的特点,又称为“硬咳”,因咳时伴回吼声,故称“鹭鸶咳”、“鸡喉”。鉴于其咳嗽时日长,又称之为“虚咳”,因其具有传染性,故谓“疫咳”。总之,本病大抵属于中医“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百日咳”、“疫咳”、“鸡喉”、“虚咳”等疾病范畴。

  根据本病由表及里,痰浊恋肺,耗阴伤气的病理特点,临床可分如下三期论治。

  1.初咳期

  症状:咳嗽初起似外感,但有逐渐加剧之势,常有流涕,痰白而稀,多泡沫。舌苔薄白,脉浮有力,指纹淡红。

  治法:宣肺化痰。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包煎)、前胡、川贝各10克;荆芥、百部、半夏各6克,细辛3克。偏于风寒者,加麻黄3克,杏仁6克;偏于风热者,加桑叶、菊花各10克。

  2.痉咳期

  症状:咳嗽频作,咳后有回吼声,反复不已,入夜尤甚,痰多而黏,呕吐后阵咳暂停,神烦面赤,大便于,小便黄。舌苔微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肺,化痰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川贝、法夏、苏子、杏仁、山栀各10克,黄连3克。痉咳频作者,酌加白僵蚕10克,蜈蚣两条解痉镇咳;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紫石英、竹茹各10克以降逆止呕;若痰多而喘者,可选加苏子、胆南星各10克,地龙8克以除痰定喘;如见呛咳、痰少、舌红苔净者,去黄芩、黄连,加北沙参、天冬、麦冬各10克以润肺养阴;咳血者,加鲜芦根、侧柏叶、白茅根各15克,红景天、三七各10克以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10克清泻肝火;胁肋疼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各10克疏肝活血止痛。

  3.恢复期

  阵发性痉咳渐减轻,鸡鸣样回声渐消失。临床又分气虚、阳虚两型。

  (1)气虚型

  症状: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少而稀,手足欠温,神疲,面色白光白,自汗无力,纳呆,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益肺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汤加减:党参12克,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7枚,五味子、麦冬各8克。多汗易感冒者,加黄芪15克,防风10克益气固表。

  (2)阴虚型

  症状:干咳无力,手足心热,声音嘶哑,夜寐不安,神烦盗汗,颊赤唇干。舌红苔薄少,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味:沙参、玉竹、麦冬、杏仁各10克,桑叶、桔梗各6克,花粉15克,甘草3克。痰黏不易咯出、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15克化痰通便;午后潮热者,加银柴胡12克清虚热;多汗者加牡蛎、淮小麦各15克以敛阴止汗。

  单秘验方

  1.百部:有止咳、抑制百日咳杆菌的功效。单味煎服或以百部为主的复方,治疗百日咳疗效显著。单味百部每次3克,每日3次,加水煎服,7~10天为一疗程。

  2.白厥菜:为治疗百日咳较为有效的药物。取其干品制成含生药100%的糖浆,半岁以内患儿每次5~8毫升,半岁至一岁每次服8~10毫升,1~3岁每次服10~15毫升,3~6岁每次服15~20毫升,6岁以上者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次,8~10日为一疗程。病重者可酌情加量。

  3.大蒜:以紫皮蒜为佳,可制成50%的糖浆,每次10毫升,5岁以上者每次20毫升。每日3次,连用7天,对百日咳疗效甚佳。

  4.鹅不食草:10~20克,水煎分3次服,治疗百日咳,可解毒止咳。

  5.扛板归全草:每次10~20克,每日3次,水煎服,可清热解毒,治疗百日咳有效。

  6.车前草:全草入药,取鲜草100克捣汁,开水冲服。每日2~3次,7天为一疗程,可止咳祛痰。

  7.蚱蜢:将其焙干研为细末,每次1~2克,每日3次,口服,可镇咳平喘。

  其他疗法

  以下治疗方法,对百日咳均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选用。

  1.针刺:取穴尺泽、合谷,每日针刺一次,7日为一疗程。有止咳化痰之功。

  2.梅花针:刺激颈、骶之脊旁3~4厘米区域,每日一次。

  3.火罐:于身柱穴处拔火罐,每日一次。

  4.推拿: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掐合谷,揉鱼际,揉太渊,掐尺泽,每日一次。

  5.擦法:将鲜生姜或大蒜切破,与黏蜗牛液或鸡蛋清混匀,在胸骨部由上而下涂擦。每日两次,每次数分钟。

  6.饮食治疗

  (1)本病初起及痉咳期:宜选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鲜蔬菜、鲜水果、杏仁、枇杷等。

  (2)病情恢复期:肺之气阴受伤,可分别选用下列食疗方,辅助治疗。①胡桃人参汤:胡桃肉(不去皮)20克,西洋参6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同煎取汁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调服。每日一次,临睡前温服。②杏仁莲藕汤:杏仁10克,鲜藕30克,用冰糖熘熟顿服,每日睡前一次。③白梨汤:白梨50克,冬虫夏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次。④果仁膏:枇杷果、枸杞果、黑芝麻、核桃仁各50克,熬成膏,每晚服用一勺。(摘自《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