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咳嗽

浏览 7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小儿咳嗽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内因。小儿肌肤柔弱,加之冷暖不能自调,寒热燥湿每与内邪相合袭人。外风与内生之痰浊相合壅遏肺气,使宣发肃降之气不行则形成咳嗽。

中医分型治疗: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怡法:散寒宣肺。方药(金沸草散加减):旋覆花5克,前胡、荆芥各3克,细辛2克,半夏3克,茯苓10克,麻黄2克,杏仁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风热犯肺: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治法:疏风肃肺。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连翘各3克,杏仁、桔梗各2克,芦根10克,甘草3克,生石膏10克,天花粉5克,浙贝母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湿咳嗽: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治法:化痰燥湿。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半夏各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各5克,苍术、厚朴、杏仁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稠粘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法:清肺化痰。方药(清宁散加减):桑白皮、前胡、瓜蒌皮各5克,葶苈子3克,茯苓10克,浙贝母、车前子各5克,黄芩3克,鱼腥草10克,甘草2克,竹沥、海浮石、淡竹叶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兼清余热。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克,麦门冬、玉竹各5克,天花粉、生扁豆各8克,桑叶、生甘草各3克,川贝母2克(研末,冲服),炙枇杷叶、海浮石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对于咳嗽频作,痰鸣量多还可配合超声雾化剂吸人疗法,以达到化痰止咳的目的。咳嗽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理,于三伏、三九天采用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治疗,可提高患儿抵抗力,减轻病症。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调护,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约60%,咳嗽重的患儿可影响睡眠,应保持室内安静,经常变换体位及拍打背部,以促进痰液的排出。饮食应予宜消化富含营养之食品。一般不需要改变原有的喂养方法,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防食物呛人气管,年长儿饮食宜清淡,不食辛辣油腻之物,少食生冷、甘甜、过咸之品。

在预防反复方面,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避免感受风邪,平素可口服一些益肺补中的中成药,以增强小儿抵抗力,积极预防感冒、避免与煤气烟尘等接触,减少不良刺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