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伤寒论》。本方又名“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
麻黄二两(6克、)附子一枚(9克)、细辛二两(3克)。
用法
水煎温服。
功效
助阳解表。
主治
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荨麻疹、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1.慢性咳嗽:以本方加减治疗50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止咳药物。与青霉素钠及川贝枇杷糖浆治疗50例对照。疗程1周。根据咳嗽、咳痰、咽痒等症状的改变评判疗效。结果:痊愈4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且1周内未见1例复发。(《福建中医药》2007年第3期)
2.哮喘:以本方加减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哮喘30例,与基础治疗(氧疗、化痰、平喘、抗生素等)30例对照。疗程10日。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结果:临床控制2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现代中医药》2013年第3期)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本方治疗58例,其中合并冠心病33例,心肌炎12例,心肌病8例,高血压5例。疗程为1个月,连服2个疗程判定疗效。根据心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气短乏力、头晕失眠、心悸、胸痛胸闷、畏寒肢冷)变化及硫酸阿托品激发试验变化评判疗效。结果:临床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4.5%。(《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年第6期)
4.风湿性关节炎:以本方加味联合蜂针治疗42例,蜂针治疗采用中华蜜蜂活蜂直刺法。主穴选取受损关节周围阿是穴、血海、足三里、肾俞。配穴根据关节部位不同有所改变。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31例对照。1个疗程为15日,观察2个疗程(每个厅程间隔3日)。疗效评定以关节或肌肉酸楚、疼痛消失,活动正常,遇冷或天气变化无复发为治愈。结果:治愈3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1%。(《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第6期)
5.荨麻疹:以本方结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35例,与单纯服用氢雷他定治疗35例对照。疗程5日,观察3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禁止接触冷水,避风寒,忌生冷饮食。若有合并症,采取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疗效评定以风团消退、临床症状消失,不再发作者为治愈。结果:治愈14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第6期)
方解
本方辛温解表药与温里助阳药配合,从而成为助阳解表方剂,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散寒;附子温肾经散寒,补助阳气不足,用之温肾助阳.为巨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在里以振奋阳气,鼓邪于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既能鼓邪外出,又无过汗伤阳之虞,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能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
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若证为阳气虚弱,宜加人参、黄芪;兼咳喘吐痰,加半夏、杏仁、苏子、白芥子;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该遵循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本方中细辛有毒,用量宜轻;附子亦为有毒之品,应使用炮制过的附子,煎煮时应将附子先煎,以减少毒性。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可见于治疗腰腿痛、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房室传导阻滞、前列腺炎、头痛、三叉神经痛、发热、咽痛、失音、暴聋暴盲、阳痿、强直性脊柱炎、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湿疹、银屑病、脱疽等辨证属阳虚外寒的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镇痛、抗变态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方歌
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