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药“升降浮沉”理论,对于理的认识固然重要,但如应用其理论指导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则更为重要。故再谈谈这个问题。
药有“升降浮沉”性能,病有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病理趋势,如何使用其药物“升降浮沉”之特性,针对病情改善和消除这些病理现象呢?清代医家吳鞠通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根据这一理论得知,升浮性能之药,用于病势下、向内、病在上者;沉降性能之药物则多用于病势向上、向外病在下者。下面分别浅谈之。
1.病位在上、在外用升浮药
凡病在上、在外、在表者,如:外感表证、咽痛目赤等可使用其升浮,具有发散表邪,作用于上、外之升浮药治疗。如内科疾病中的外感表证、由于外邪侵犯肺卫所至,故治宜疏风解表为主,选用麻黄、荆芥、银花、连翅等升浮解表药。
[病案举例]“一幼儿,五岁。感冒一星,一起即有低热,用青霉素及银翘解毒片,热不退,反见上升(摄氏三十九度)诊时,肤燥无汗、面部潮红,鼻塞,咳嗽有痰,精神较疲。脉浮数,舌苔薄黄。审属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有郁而化火之势,即拟辛凉解表为主,用荆芥、防风各5g、焦山栀5g、桑叶5g、菊花5g、辛荑3g、牛蒡6g、前胡6g、光杏仁9g、象贝母9g。药后得微汗,身热即低(摄氏三十六度七)”。
2.病位在下者用沉降药
凡病位在下者,如遗精、便秘,小便不利……,妇产科中湿热带下等病位在下的疾病,宜选用收敛固涩,润肠通便泻下,清热利湿的沉降药治疗。如内科中遗精一病,其病位在下,治多补肾固精,先用适当的固涩药物为治。
[病案举例]王xx、男、成人
遗精无梦、小劳即发、饥不能食,食多即胀、小便黄赤,此湿热下注,不宜用补涩之药恐积热益增,致生他疾,萆藓9g、砂仁1.5g、茯苓9g、牡蛎15g、白术9g、黄柏9g、灸草5g、山药9g、生地9g、猪芩9g。
按:本例属湿热下注遗精,虽无梦而遗,但无其他肾亏见症,故以小便黄赤为根据,用清利湿热、佐以益肾之法。如小便已清、遗精可服《舍锁固精丸》以巩固疗效。
3.病势向上者,用降逆药
凡病势向上之肝气上逆、胸脘胀满,胃气上逆呕吐,恶心、呃逆及冲气上逆、疫浊上犯肺气不降、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等证皆可使用具有沉降性能药物治疗。如内科病中呃逆一证,呃逆连声、时有恶心、饮食不下。此病多因肝气横逆乘脾胃所致,故治宜降气和胃止呕,选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等具有降道之功药物治疗。
[病案举例]柯xx、女、23岁
(初诊)呃逆持续已一月亲,近来逐渐加剧,即在言语对答之时,亦未见歇止。胃脘胀闷隐痛,连及两胁,纳食减少,有时泛吐酸水,口苦而干,头痛头胀,舌质淡胖带青,苔腻微黄,脉象濡细。由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以致肝气挟食滞,两者交阻,胃失和降先拟和胃降逆。丁香12g、炒柿蒂5g、姜竹茹6g、旋覆花9g、代赭石30g(先煎)、半夏9g、黄连3g、陈皮5g、枇杷叶9g。
(二诊)服药二剂后,呃逆渐止,今日复发、但胃脘仍觉胀闷,舌苔腻渐化,再从原方出入、续服四剂而愈。”
4.病势向下者,用升浮药
大凡一切中气下陷,病势向下之懒怠少气,长期腹泄,内脏下垂,妇科子宫脱出,崩漏、带下等疾病,都选用具有升提举之升浮药治疗。如妇科病中,阴挺一病,多因脾虚中气不足,摄纳无力,气虚下陷所致,治宜补气升提,选用升麻、柴胡等升提药物治疗。
[病案举例]陆XX、女、36岁、农民、门诊日期1971年11月20日。
主诉四年前因产后过早操劳家务而患子宫脱,已丧失劳动力二年。证见面色姜黄,形瘦体弱,头晕目眩、心悸纳少、腰酸带下、少腹墜胀,全身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妇科检查Ⅱ度子官脱垂。治以补中益气,补肾固涩。方用补中汤加减:灸芪15g、焦白术12g、宽参15g,当归身、灸升麻各9g、炒柴胡4.5g、菟丝子15g、炒壳18g、炙甘草6g、棉花根30g、杜仲9g、熟地15g、配合针灸疗法…。服药后痊愈,随访已参加劳动,从未复发。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病在上者以轻浮发散药为用;病在下者以沉降药为使;病势向下者以升提药为治;病势向上者,以降逆为顺。然!不是病在上均用升浮药,在下者皆用沉降药,而应分其主次,上者以“”为主,下者以“沉”为主。在升降方面,逆者降、陷者升,这是常法,在临床中往往又有升降气机之法,就是将升浮药和沉降药合用、配在一方,使其升者当升,降者当降。如《伤寒论》中栀豉汤证,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栀子味苦引热下行,豆豉轻浮上行解郁除烦,两者一升一降,对于热拢胸隔,所致虚烦不眼最合适不过的了。
总之,上述所谈是一个用药处方趋势,然而临床疾病千变万化,同种疾病表现形势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要通过辨证,找出其主要矛盾,确立治疗原则,对某一些兼证则可根据情况配伍相应药物,方可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