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处方:黄芪50克,防风25克,赤芍20克,茯苓、泽泻各30克.
用法:日1剂,水煎2次分服属气血不足加党参50克,升麻10克,当15克,自芍30克,川芎、鸡血藤各15克,以益气补虚、升举清阳痰湿瘀阻加半夏10克,陈皮6克,天麻15克,葛根30克,以驱风化痰;心阳不报加桂枝10克白术、丹参、生地、麦冬各15克肝肾不足加杜仲15克,牛膝、黄柏各10克以益肝补肾和引热下行;阴虚加熟地20克,丹皮10克阳虚加滛羊霍、热附子各15克:脉络淤阻加威灵仙30克,木瓜15克.上方服10剂为1疗程,间歇4后再继续服下1疗程.服药期间停止其它任何治疗:
手法按摩:在患者双侧的风池穴开始,沿颈项的头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按冯天有的分经、理经、镇定方法进行手法按摩治疗,手法强度视病人自觉症状和耐受等差异不同而定,强度以病人不疼痛、不疲劳为原则。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疗程及治疗时间与服中药相同。
疗效.本组50例患者,治疗29例,占58%;好转7例,占34%;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按语:本病属晕和中风先兆等范畴,笔者根据《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成瘀”的特点,大胆地运用黄茯赤风汤加味治疗本病,并重用黄芪等药物,的确收到满意的疗效。方中的药物相配也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提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祛瘀与补气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虚”和“瘀”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但本病的首发症状是眩晕,在实践中笔者根据《丹溪心法》所说的“无痰不作眩”的理论而重用茯苓和泽泻,两药同用能利湿化浊,配合原方治疗本病,不仅血瘀能解,痰浊得化,脉道畅通矣。此用药原则与国内有关学者所提的理论也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