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人参10 g 麦冬15 g 五味子6 g 黄芪30 g 当归6 g 。
【组方依据】气血津液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功能活动方面,既能互相促进,又能互相制约。三者虽各有其特点,但也相互关联,常反映在生理、病理及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又能摄血,气赖血以承载,二者相辅相承。气可以化水,水停则气阻。气旺可以调摄津液的排泄,如气虚不固,则发生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津液流失的病理现象。反之,气也要依附于津液而存在,津液丢失也必然导致气的损伤。如发汗不当,大汗淋漓,可以导致“气随液脱”。津液是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病理上,反复出血常耗伤津液,严重者则津伤液脱,反之亦然,最终表现为津枯血燥。在五脏,汗为心主,汗出过多则心阴易亏。气为肺所主,汗多耗气,则易伤肺。心阴亏,则口干舌燥、心烦而渴、脉来虚弱。肺气虚,则体倦、气短。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皆由气阴两虚、气弱血虚所致。二方合用具有益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用于气血津伤之病证。
【方药分析】生脉散本为夏季暑热,汗出过多,耗气伤阴之气阴不足或热病后期、气短肢软、口渴烦热、咽干舌燥、脉虚弱之气阴两虚,或久咳肺之气阴两虚而设。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为劳倦内伤、气弱血虚、虚阳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之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而设。二方合用,方中人参、黄芪、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虚热除烦;当归养血和营,使阴生阳长,气旺血生;五味子酸收敛肺。全方共成益气养阴,生津补血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体倦懒言,气短多汗,口渴咽于,脉虚弱;或久咳汗出,口干无痰,脉虚弱;或温病后期,气短肢软,汗多口渴;或劳倦内伤,气虚血弱,虚阳外越,面赤肌热,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为用方指征。
【临床应用】
1.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以胸闷、胸痛为主症,伴气短自汗,乏力口渴,咽干,肌热面赤,胸闷心悸,脉象虚细无力,或结代作为用药指征。
2.窦性心动过速
本方主要用于心血管本身疾病引起的心动过速。临床上以心悸怔忡,气短自汗,体倦乏力懒言,肌热面赤,脉数无力为用药指征。
3.心律不齐
主要用于房性或室性早搏,或传导阻滞引起的心律不齐。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自汗乏力,口渴欲饮,肌热面赤,脉象结代、虚弱无力等为用药指征。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临证以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症状,如发作性眩晕、视朦、心悸、怔忡、气短乏力,伴多汗、口渴欲饮、面赤肌热,严重者可发生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者,可用此合方。
5.熳性肺原性心脏病
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临床表现以短气、咳嗽,倦怠乏力,汗出,面赤肌热,脉虚弱无力为用方指征。
6.低热
以功能性低热为主,排除器质性病变,一般认为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1)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每年夏季即出现低热,伴有头晕,气短乏力懒言,自汗烦渴,食欲减退,天气转凉则自然退热,成年后常可自愈。(2)感染后低热:常为病毒或细菌、原虫等感染引起,高热退后持续低热,并有疲乏自汗,食欲不振,气短懒言,烦渴欲饮,面赤肌热等症状,经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3)神经性低热: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致。多发于20~40岁女性,体温大多在37.4~38.2℃之间,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烦渴欲饮,面赤肌热,纳呆、心悸、少寐等表现,皆可用本合方治疗。
7.肺结核
以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盗汗自汗,心悸少寐不宁,咳嗽心烦,口干欲饮,面赤肌热等作为用药指征。
8.糖尿病
主要用于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上以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赤肌热,烦渴欲饮舌暗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弱或细数作为用药指征。
9.多汗症
对于以气短乏力,少气懒言,汗多湿衣,口干口渴,纳食尚可,面赤肌热,舌红少苔,脉虚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可用本方。
10.白细胞减少症
多次检查白细胞计数减少,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出,口渴面赤,头昏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无力者可用本方治疗。
11.月经过多
月经量明显增多,可伴月经周期性紊乱,亦可周期正常,经色淡或正常,经血质稀或正常,倦怠嗜卧,少气懒言,肢软乏力。或少腹空坠,动则汗出,烦渴欲饮,面赤肌热,脉象虚弱无力等作为用方指征。
【临床报道】刘汉兴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气厥一例。患者8个月始发气厥,每因情志不遂或惊骇而诱发,常突然哭叫一声,呼吸停止,面唇青紫,眼睑上翻,失去知觉,甚则全身强直,角弓反张,经指压人中穴1~2 min 渐苏醒,恢复呼吸,每日发作2~3次。伴纳差、便秘,面黄形瘦,舌红苔薄,指纹色淡。证属气血不足。方用西洋参、茯苓各6 g,麦冬8 g,五味子5 g,黄芪10 g,当归6 g,火麻仁15 g,鸡内金6 g。3剂后痊愈,至今未发。茆建国等2以本方加减治疗重症肺结核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8.2岁。慢性纤维空洞型4例,浸润型3例,急性血播型1例;复治6例,初治2例。方用人参15 g(另煎),麦冬10 g,五味子10 g,黄芪30 g,当归15 g,每日1剂,水煎内服,连服4~6天,全部有效。
【临床体会】我们在临床上用本合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较好疗效。对气虚明显者再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明显者加熟地、阿胶、枸杞子;阴虚明显者加生地、五味子、鳖甲;肾阳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者加石膏、知母、大黄、黄连;血热盛加丹皮、赤芍、紫草;有感染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败酱草、大青叶等。用于妇科疾病时,对气血两虚明显者加熟地、白芍、党参、阿胶、鸡血藤;肝肾阴虚加枸杞子、丹皮、山萸肉或合用一贯煎;肾虚加川断、巴戟天;脾肾阳虚加附子、山药、白术;心肾不交加丹参、枣仁、黄柏、桂心;出血过多加益母草、乌贼骨或合二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