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治案方法

浏览 7

厉某,男,61岁。1988年4月11日初诊:右下肢发作性酸痛20天,呈掣痛、串痛,有沉重感,发凉,时抽搐,每当站立稍久则发作,口干,手心发热,形体偏于肥胖。舌淡苔白润,脉弦滑略数。此风寒湿三气夹杂为患,兼具痰瘀,拟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味:

苍术15 g,黄柏15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龙胆草10 g,白芷10 g,威灵仙25 g,桂枝10 g,南星10 g,羌活10 g,六曲20 g,防己20 g,牛膝20 g,陈皮10 g,独活10 g,地龙15 g。4剂。

复诊:药后右下肢有发热感,各症均减轻,守方再服,病已脱然,唯足大趾麻木。

按:此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系丹溪所制,具疏风清热,祛湿化痰,活血止痛之功,《汤头歌诀》称“痛风湿热与痰血上中下通用之听”。主治上中下周身骨节疼痛之症,然从药物组成看,本方似乎偏重于下肢病痛。痛风,指关节痹症,非指现代所谓之“痛风病”。东垣弃“痹证”这一《内经》确立至今沿用的概念,非要另立“痛风”名词代之,丹溪步其后尘,亦言痛风,惹得后世斥责,明代孙一奎批之为“名实混淆”,但其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不无可取之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