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合败酱草药对配伍的作用与功效_能一起泡水喝吗

浏览 8

“一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这句民间俚语说明茵陈是一味很平常的草药,但它的功劳却不小。《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说它:“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这一句话点明了它的药效,即祛湿热,利黄疸。凡黄疸,都要用的茵陈,“无疸不茵陈”,反过来说,只要是黄疸,就要用上茵陈。最著名的方剂是张仲景的茵陈蒿汤,由茵陈六两,栀子14枚,大黄二两三味组成。茵陈用量最重,说明退黄的主力应当是茵陈,其次是大黄。退黄的途径以通利大小便为主,大黄是通大便的,茵陈当是利小便的,栀子是清肝胆内热的。三药合用,驱使湿热下泄,从前后二便分消,湿祛热清,发热黄疸自退。茵陈蒿汤至今仍是解热、退黄之祖方。现代研究表明,茵陈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此外,还有解热、降压和利尿作用,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载脂蛋白β,防止血管壁胆汁堆积。现在许多降脂、退黄的中成药,都含有茵陈这味药。

败酱草入药,是用一年草本植物白花败酱草的全草,味辛苦而性微寒,入于胃、大肠、肝经。药效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等。其代表方剂是《金匮要略》的薏苡附子败酱汤。现代研究认为,败酱草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防止肝细胞变性,因而能降酶、降絮浊。故而常用来治疗病毒性肝炎。

功效:清肝利胆,解毒退黄。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用量:各15~30克。

体会:茵陈为治疗黄疸的要药,清肝利胆,兼入脾胃,其主方如茵陈蒿汤;败酱草既能清肝利胆,又能消痈排脓,兼入大肠,其主方如薏苡附子败酱散。余将二者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可以使湿热、疫毒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有的人提出,茵陈对于黄疸,用量越大越好,也不尽然。茵陈是苦寒药,且其性沉降,用量过大会败胃,会损伤元气。若要加大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加一些白茅根、玉米须、冬瓜皮等甘淡清利之品,这些药不会伤及胃气。


相关文章